(1)在人格结构方面,观赏自然美可以领悟人生、砥砺品格,于潜移默化之中确立高尚情操。在景观的自然形态与人的品格操守的象征性联系中,人们可以通过对自然美的观照而获得人格的启悟和情操的升华,从而更加自觉地追求人格结构的自我完善。陶渊明之赏菊,周敦颐之爱莲,郑板桥之咏竹皆于字里行间表现了他们借赏景而修身自勉或明志砺行的旨趣。(2)在知识结构方面,观赏自然风光,尤其是人文景观的美,能够开拓视野,增广见闻,提高人的文化素养。通过对天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领略,人们既可以全面掌握各种自然风光的形态特征,拓宽观赏视野,增长鉴赏经验,又可以丰富自身的历史文化知识,积淀出广博丰厚的文化素养。这就必然促进人的知识结构更趋完善。可以想象,当人们尽情领略了黄山之奇崛、峨嵋之清秀、华山之险峻、泰岱之雄伟、青城之幽深、匡庐之飞瀑、衡岳之烟云、雁荡之巧石以后,其胸襟见识定非昔日可比。因此,我们应当懂得古人为什么强调通过“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来增长知识,为什么坚持在饱览山川风物的过程中来完善人的知识结构。(3)在身体结构方面,观赏自然美能够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孕育出美好的自然情感。通过领略自然美,人们既可以得到外在形体的锻炼,又能够获得内在情感的陶冶,这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双重收获足以使人的身体结构更趋优化。(4)在审美结构方面,观赏自然美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增长审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自然美作为极为丰富的审美对象慷慨地滋养着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它的形式特征以其特有的造型美、色彩美、声音美、节奏美和动态美来锻炼人们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它的审美意蕴则以其特有的丰富内涵来锻炼人们对内容的体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