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神经官能症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疾病简介

胃神经官能症(图1)

胃神经官能症(图1)

胃神经官能症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系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主要为胃肠的运动与分泌机能失调,无组织学器质性病理改变。
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肠道的症状,可伴有其它官能性症状。本病相当常见,以青壮年为多。可表现为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吞气症)和神经性厌食等。多与肠神经官能症并见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本病的发病率较高,以女性居多。
胃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是神经性胃炎、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的总称。
胃神经官能症的产生主要是心理因素,比如说过于关注自己的胃部,胃部出现不适后就会很是恐慌,从而不断的关注胃部,暗示自己的胃部不舒服,久而久之,就真的感觉到胃部出现了症状,但是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  
胃神经官能症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可积年累月,发病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胃部症状为主,患者常有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可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常见症状如倦怠、健忘、头痛、心悸、胸闷、盗汗、遗精和忧虑等。常见的临床类型有: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吞气症)、神经性厌食等.

病因病理

胃神经官能症(图2)

胃神经官能症(图2)

本病以精神因素为起因,以神经失调为病理,而以胃的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经研究证实,精神因素致病以植物性神经失调及内分泌失调的变化作为生理基础。
神经因素的致病作用,一方面取决于精神因素的性质和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该类因素对个体引起的情感体验。即使同一因素在不同个体引起的情感体验也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与个体素质,既往经历以及患者的世界观有关时,这些精神因素均可影响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导致胃神经节的兴奋与抑制作用失调,引起胃的运动消化、分泌等功能障碍,而出现诸端症状。
胃神经官能症在病原菌理解剖方面没有器质性病变,但诊断本病宜慎重,因有些疾病初期病理改变并不明显,如果冒然断定是单纯的神经调节紊乱,往往会贻误病情,丧失早期治疗机会。同时体内的器质性病变也往往会成为发病因素,因植物性神经和内脏的病灶反过来也可以向中枢神经发出不良刺激,而使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这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胃神经官能症可以是器质性病变的继发症,两者可以并存,且又相互影响。此外,在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痊愈后,少数也可遗留胃肠神经官能症。

临床表现

胃神经官能症(图3)

胃神经官能症(图3)

胃神经官能症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可积年累月,发病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胃部症状为主,患者常有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可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常见症状如倦怠、健忘、头痛、心悸、胸闷、盗汗遗精和忧虑等。常见的临床类型有: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吞气症)、神经性厌食等,现分述之:
1.神经性呕吐:往往在进食完毕后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明显恶心,呕吐并不费力,呕吐量不多,且不影响食欲或食量,常在呕吐后即可进食,因此多无明显营养障碍。神经性呕吐还可伴有癔病的临床表现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等,间歇期完全正常,因此也称为"癔病性呕吐"。此外,呕吐也有条件反射性的,不良刺激物如某些食物、药物,甚至某种特定的环境也能引起恶心和呕吐。
2.神经性嗳气(吞气症):有反复发作的连续性嗳气,患者企图通过嗳气来解除胃肠充气所造成的腹部不适或饱胀。事实上是由于不自觉地反复吞入大量空气才嗳气不尽。此病也有癔病表现,多在有人在场时发作或加重。
3.神经性厌食:是以厌食、严重的体重减轻(至少超过原体重的20%)和闭经为主要表现。此症在国内外有增多趋势,患者多为青春期女性,对于进食和肥胖有根深蒂固的病态心理。厌食往往出于企图节制饮食以保持体形美的动机。患者多数自觉良好,行动活泼敏捷,对自己的困境处之泰然,有的可自相矛盾地对食物保持兴趣,甚至贪食饱餐而后偷偷呕掉。在少数病例,呕吐是主要的症状。长期少食,体重极度减轻可达原体重的40~50%而呈恶病质。患者常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表现为闭经低血压、心动过缓、体湿过低、饥饿感丧失等。

疾病检查

胃神经官能症(图4)

胃神经官能症(图4)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X线、内镜检查、胃液分析与粪便化验等手段。必要时应行超声、CT等检查以排除肝、胆、胰等腹腔脏器病变。
胃肠道X线检查,显示整个胃肠道的运动加速,结肠袋加深,张力增强,有时因结肠痉挛,降结肠以下呈线样阴影。结肠镜检结肠粘膜无明显异常。
本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目主要是为了除外一些器质性病变和及早发现一些其他合并症,协助诊断和治疗。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和胃电图等发现胃蠕动频率变慢,节律紊乱,甚或发生逆蠕动。对呕吐物的化验可与食物中毒感染性胃炎等病鉴别,呕吐严重者须检查电解质,防止低氯性碱中毒的发生。神经性厌食重症状者可见其体重减轻,体温、血压及空腹血糖偏低;后期可针对会出现的各种营养不良的表现,如贫血、血清蛋白下降、浮肿、维生素K缺乏等进行相应的检查。还可能借助心电图脑电图等器械检查来与有可能和神经官能症易混淆的疾病进行鉴别。

疾病诊断

胃神经官能症(图5)

胃神经官能症(图5)

目前国内尚无关于本病的统一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在谨慎地除外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才诊断本病。以下几条可供临床诊断时参考:
1.病史:曾有精神创伤史,且多以情绪波动为诱因,起病缓慢,病和较长。
2.胃功能失调的症状:
(1)神经性呕吐的特点:不伴有消瘦,发生在进餐时或刚结束时,不费力的呕吐;
(2)神经性嗳气症的特点:声响而频的嗳气,癔病表现浓厚,有人在场时加重;
(3)神经性厌食的临床特点:厌食伴明显体重下降(>20kg),重者可见贫血及内分泌失调的表现。其他尚可伴有泛酸、嘈杂、恶心、食后饱胀、剑突下热感及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症。
3.神经官能症表现:失眠、多梦、头痛、心悸、胸闷、盗汗、焦虑、神经过敏、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倦怠等。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改变的证据。重症患者可伴有贫血、电解质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的改变。

鉴别方法

胃神经官能症(图6)

胃神经官能症(图6)

1.与其他胃部疾病相鉴别
胃神经官能症需在除外其他胃的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才能诊断,故本病的诊断过程就是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的过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大多可通过纤维胃镜诊断;胃癌常有食欲不振,消瘦,晚期出现恶病质,呕吐物中可发现坏死组织,胃镜下一般可见到癌瘤,组织活检可以确诊。
2.与颅内压增高相鉴别
在呕吐之前,恶心不明显,为喷射性呕吐,可见于脑内占位性病变和脑炎颅内压增高症病史较长,症状逐渐加重,当肿瘤影响到呕吐中枢可出现剧烈而频繁的呕吐,亦可见到肿瘤压迫其他部位的表现,如神志、语言、视图等改变,脑部CT扫描可明确诊断;脑炎结合发病季节、感染史、发热、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的化验可以确诊。
3.与早期妊娠反应相鉴别
妊娠反应见于已婚生育期妇女,经期已过,常于晨起发生恶心呕吐,而恶心较明显,与情志变化无关,一般不发生水及电解质紊乱或营养不良,尿妊娠试验阳性。

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

胃神经官能症(图7)

胃神经官能症(图7)

胃肠神经官能症治疗的关键在于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与配合。医务人员需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必要时可将有关的辅助检查,向患者提示,使其确信无器质性疾病,并对本病起病原因、疾病性质以及良好的预后等有所了解,以解除其思想顾虑,调动主观能动性,树立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其次应行各种有效的综合性治疗,包括暗示治疗,以调整皮层与内脏功能。

一般治疗

除非患者一般情况很差,无需卧床休息,可参加适量的劳动和工作。生活要有规律,经常参加适当的文娱活动。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饮食和浓烈的调味品。神经性厌食患者须住院治疗,并逐渐培养正常饮食习惯。

药物治疗

(一)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睡眠。根据病情,可选用下述药物与方法。
(二)解痉止痛:抗胆碱能药物可使平滑肌松弛,有解痉止痛作用等。
(三)神经性呕吐 可用维生素B610-20毫克,每日三次或100毫克加入50%葡萄糖40毫升静脉注射。
胃神经官能症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以下几类药物缓解病情:
服用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睡眠的药物。如有镇静作用的利眠宁、安定、氯丙嗪、苯巴比妥、眠尔通或谷维素等;伴有精神抑郁的患者可酌量服用抗抑郁药,如阿米妥林1次25毫克,每日三次,每日最大剂量为150毫克。
服用解痉止痛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可使平滑肌松弛,有解痉止痛作用;颠茄制剂、阿托品、普鲁本辛等也可遵医嘱服用。此外,可试用盐酸双环胺20毫克,餐前1小时和睡前服。
神经性呕吐患者可用维生素B10~20毫克,每日三次或100毫克加入50%葡萄糖40毫升静脉注射。呕吐剧烈酌情给予冬眠灵、异丙嗪、吗丁啉等。病情较重者可采取用鼻饲,即将鼻饲管放入十二指肠,用牛奶等高营养流质持续点滴3~7天,以后可暂停鼻饲管,改用口服,如仍有呕吐,可以再继续鼻饲治疗。

中药治疗

胃神经官能症是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以胃肠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现代医学在治疗此病时,常常是对症治疗,而中医中药在治疗此病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以重视健脾和胃、调理气机为主,具体选方用药时强调明辨虚实寒热,在治疗时通过理肠调胃安神汤随证加减,虚寒体质者常表现为畏寒、腹胀、食少、脉沉,发作时腹痛剧烈或有呕吐、腹部冷凉,可扪及痉挛的肠曲,甚则手足厥冷。常是因中阳不足、阴寒内结所致,治以温补中阳、散寒破结为主,配伍人参、饴糖,服药后进热粥,加被静卧。寒实体质者常表现为畏寒、腹胀、大便秘结、脉实,发作时胁下疼痛剧烈,病在一侧,大便不通,舌苔白腻或灰腻,脉弦紧。常是因寒实内结,腑气不通所致,治以散寒破结、通腑理气为主,配伍大黄、附子,便通则痛止。若情志抑郁,性情易怒,每每泻前必有腹痛,泻后痛减,伴胸胁满闷、嗳气、喜叹息、脉弦者,常因肝气犯脾、肝脾不调所致,治以理气开郁、调理肝脾为主,配伍白芍、防风、陈皮缓缓调之。若脾胃虚弱、食少、大便不调、腹痛间断发作,伴有心胸烦热、口干、呕吐、腹中凉、舌苔黄白相兼者,常因中阳不足、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序所致,治以温补中阳,散寒清热,宜通气机为主,配伍桂枝、黄连。若胃肠道功能紊乱日久,出现腹痛、心悸、汗出、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常因中阳不足、气血亏虚、阴阳失和,治则先建中气、调和阴阳为主,配伍当归、饴糖、芍药、桂枝调理。
疾病预后
胃肠道功能紊乱经治疗后好转,仍有复发机会,一般不会严重影响全身情况。严重营养不良呈恶病质的神经性厌食患者预后较差。

易发人群

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当常见,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发病率的精确统计。在各种脏器的神经官能症中,胃肠道的发病数最高,多见于青壮年。

中医研究

掌握疏肝理气,解郁安神,调和肠胃三大治疗原则 根据本病的特点,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与患者的精神情绪十分密切,同时临床表现的症状,往往也是以肝气郁结为主要表现,故疏肝理气和解郁安神为其两大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可消除临床所表现的腹胀、腹痛等症状,而解郁安神,则能稳定患者的精神情绪,使病情稳定,不再发展,患者的临床症消失和精神情绪的稳定,对病者的恢复十分有益;而调和肠胃则因为本病毕竟是以肠胃功能紊乱为主的病症,调和肠胃,能很快地消除肠胃症状,使病者尽快恢复健康。三大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笔者体会,此病以调和肠胃为主,因为只有坚持调和肠胃,才能很快消除临床症状,使病者得到有效的治疗,而以疏肝理气和解郁安神为辅,可消除致病之根源,从而彻底治愈此病,三者紧密配合,才能有效地治愈此病。要尽可能地消除发病之原因 , 有些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长期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是有其根源的,有的是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对于这种情况,口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作必要的现代科学仪器的检查,必要时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这样才能彻底打消患者的顾虑,临床上不少患者由于长期怀疑自患癌症,久治不愈,经用科学仪器检查排除后,病情很快好转乃至痊愈;还有的患者由于长期的精神抑郁,或长期的精神负担,压得患者抬不起头来,找出了精神抑郁所在,患者病情很快康复。所以治疗本病,不能就病论病,要找出病根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否则徒恃药力,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预防方法

1、人们要注意饮食调节,保证充足的营养,选择以营养丰富、残渣少、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为宜。尽量避免食物辛辣食物、浓郁的调味品、浓茶、浓咖啡等。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进食应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避免过冷过热的食物。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在锻炼身体当中循序见时,从小的运动量开始,以不感到太疲劳为宜,增强身体素质不仅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更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在平时,大家一定要适当的参加劳动或工作,因为,劳动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或增强体质,更有利于健康,对有营养障碍的人,应适当的安排休息。此外,应该养成一个规律的生活习惯,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保持动静结合,劳逸有度。因为紧张有序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对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有利的。
4、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遇到不顺心之事时,不可以怒发冲关,祖国医学认为,“怒伤肝”,“怒”指不愉快的心理因素,“肝”便指包括胃肠在内的整个消化系统及其功能。在日常生活中, 因生气而吃不下饭是正常的,尤其是在吃饭前或吃饭时更明显,所以,人们要保持心平气和、良好的情绪状态对维持健康的消化功能是非常有益的。
胃神经官能症的出现彻底打乱了我们生活中的平静,让我们的身心都饱受折磨,了解胃神经官能症的预防方法对于后期的治疗和预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胃神经官能症症悄悄走进了你的生活,严重威胁着您的健康,理肠调胃安神汤剂是纯中药制剂,治疗效果显著,帮您轻松找回健康。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