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案
胃神经官能症(图7)
胃肠神经官能症治疗的关键在于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与配合。医务人员需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必要时可将有关的辅助检查,向患者提示,使其确信无器质性疾病,并对本病起病原因、疾病性质以及良好的预后等有所了解,以解除其思想顾虑,调动主观能动性,树立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其次应行各种有效的综合性治疗,包括暗示治疗,以调整皮层与
内脏功能。
一般治疗
除非患者一般情况很差,无需卧床休息,可参加适量的劳动和工作。生活要有规律,经常参加适当的文娱活动。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饮食和浓烈的调味品。神经性厌食患者须住院治疗,并逐渐培养正常饮食习惯。
药物治疗
(一)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睡眠。根据病情,可选用下述药物与方法。
(二)解痉止痛:
抗胆碱能药物可使平滑肌松弛,有解痉止痛作用等。
(三)
神经性呕吐 可用维生素B610-20毫克,每日三次或100毫克加入50%葡萄糖40毫升静脉注射。
胃神经官能症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以下几类药物缓解病情:
服用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睡眠的药物。如有镇静作用的利眠宁、安定、氯丙嗪、苯巴比妥、眠尔通或谷维素等;伴有精神抑郁的患者可酌量服用抗抑郁药,如阿米妥林1次25毫克,每日三次,每日最大剂量为150毫克。
服用解痉止痛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可使平滑肌松弛,有解痉止痛作用;颠茄制剂、阿托品、普鲁本辛等也可遵医嘱服用。此外,可试用盐酸双环胺20毫克,餐前1小时和睡前服。
神经性呕吐患者可用维生素B10~20毫克,每日三次或100毫克加入50%葡萄糖40毫升静脉注射。呕吐剧烈酌情给予冬眠灵、异丙嗪、吗丁啉等。病情较重者可采取用鼻饲,即将鼻饲管放入十二指肠,用牛奶等高营养流质持续点滴3~7天,以后可暂停鼻饲管,改用口服,如仍有呕吐,可以再继续鼻饲治疗。
中药治疗
胃神经官能症是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以胃肠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现代医学在治疗此病时,常常是对症治疗,而中医中药在治疗此病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以重视健脾和胃、调理气机为主,具体选方用药时强调明辨虚实寒热,在治疗时通过理肠调胃安神汤随证加减,虚寒体质者常表现为畏寒、腹胀、食少、脉沉,发作时腹痛剧烈或有呕吐、腹部冷凉,可扪及痉挛的肠曲,甚则手足厥冷。常是因中阳不足、阴寒内结所致,治以温补中阳、散寒破结为主,配伍人参、饴糖,服药后进热粥,加被静卧。寒实体质者常表现为畏寒、腹胀、大便秘结、脉实,发作时胁下疼痛剧烈,病在一侧,大便不通,舌苔白腻或灰腻,脉弦紧。常是因寒实内结,腑气不通所致,治以散寒破结、通腑理气为主,配伍大黄、附子,便通则痛止。若情志抑郁,性情易怒,每每泻前必有腹痛,泻后痛减,伴胸胁满闷、嗳气、喜叹息、脉弦者,常因肝气犯脾、肝脾不调所致,治以理气开郁、调理肝脾为主,配伍白芍、防风、陈皮缓缓调之。若脾胃虚弱、食少、大便不调、腹痛间断发作,伴有心胸烦热、口干、呕吐、腹中凉、舌苔黄白相兼者,常因中阳不足、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序所致,治以温补中阳,散寒清热,宜通气机为主,配伍桂枝、黄连。若胃肠道功能紊乱日久,出现腹痛、心悸、汗出、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常因中阳不足、气血亏虚、阴阳失和,治则先建中气、调和阴阳为主,配伍当归、饴糖、芍药、桂枝调理。
疾病预后
胃肠道功能紊乱经治疗后好转,仍有复发机会,一般不会严重影响全身情况。严重营养不良呈恶病质的神经性厌食患者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