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差错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分类

用药差错出现于处方(或医嘱)、抄写、配方、给药以及监测的整个用药过程中。用药差错可按用药阶段而分类如下。

处方差错

在处方书写、选药、剂量、剂型、途径、滴速等方面发生差错。

抄写差错

护士在抄写医嘱时发生的各种差错。

配方差错

配发错误的药物、剂量、剂型,不适当的配制、标签、包装,配发贮存不当或变质、过期失效的药品。

给药差错

(1)投药差错 将药物误投于其他患者。
(2)未经处方的用药差错 该差错是指未经医师处方而给患者用药,包括继续使用已停用的药物。
(3)剂量差错 剂量大于或小于规定剂量或重复用药。
(4)途径差错 用药途径不是处方规定的途径,或是途径正确而部位错误,如滴眼液应滴左眼误滴右眼。
(5)速率差错 常见于静滴。
(6)剂型差错 包括不经处方者同意而将片剂粉碎。
(7)时间差错 不按规定时间、间隔时间给药。
(8)配制差错 药物在溶解或稀释时发生错误,或发生配伍变化。
(9)操作差错 操作技术不当,如输液泵操作失误、注射部位未消毒等。
(10)应用变质药品的失误 使用保存不当的药品或变质、过期失效的药品。

监测差错

未对药物治疗方案,或临床、实验室数据做出评价。

用药差错监测

我国尚未开展用药差错监测报告工作,人们对用药差错的危害性尚无足够认识,通常认为用药差错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医院(不包括其他医疗机构)因用药差错而死亡的患者每年达数千例,增加医院成本费用每年20亿元。因此,应重视用药差错现象,逐步开展用药差错监测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预防用药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差错分级

根据美国用药差错报告系统的分级方法,用药差错按患者机体受损害程度而分为9级(A~I),其中A级无损害,B~H级有损害,I级死亡。
A级差错:环境或事件有可能造成差错的发生。
B级差错:差错未累及患者。
C级差错:未使患者受损。
D级差错:未使患者受损,但需进行监测。
E级差错:造成患者短暂损害,需要治疗或干预。
F级差错:造成患者短暂损害,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
G级差错:造成患者永久损害。
H级差错:引起危及生命的事件,如过敏性休克、心律不齐。
I级差错:造成患者死亡。

报告内容

美国用药差错报告表的主要内容如下。
(1)差错情况 对差错进行描述,是哪一级差错,时间发生的顺序,所涉及人员及工作环境。
(2)问题调查 ①患者是否已用药;②最初的差错由哪类医务人员所致;③差错导致了什么后果(例如死亡、损害类型、不良反应);④采用了何种干预使患者未发生用药差错;⑤谁发现了差错;⑥差错发生于何时和如何被发现;⑦差错发生在什么场所;⑧差错是否涉及其他工作人员;⑨是否向患者提供了咨询。
(3)药品情况 药品的通用名与商品名,制药公司,药品剂型、含量或浓度,包装形式与大小。
(4)患者情况 年龄、性别、诊断等。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