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陨石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玻陨石

玻陨石,全称玻璃陨石。玻璃陨石是地外物体剧烈撞击地球时,地表靶物质熔融后快速凝结的天然玻璃。地表发现的玻璃陨石多呈块状,棕黑色到浅绿色,一般为厘米级大小,表面多具空气动力学熔蚀刻痕。长期的研究证明,玻璃陨石在化学和结构特征上与地球火山玻璃具有明显的区别,不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玻璃陨石具有广泛而限定的地理分布,分布在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和佐治亚州的玻璃陨石称为北美群;分布在中欧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的莫尔达维河流域的玻璃陨石称为莫尔达维石群;分布在象牙海岸的玻璃陨石称为象牙海岸群;最大的一个玻璃陨石群是澳大利亚-东南亚玻璃陨石群,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半岛及我国的南部地区,分布面积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10%。
我国玻璃陨石最早发现于海南和雷州半岛,其特点以及年龄与澳大利亚—东南亚玻璃陨石相似,可能是同期产生的。

玻璃陨石(1889年阿伯丁凯龙玻璃陨石)

阿伯丁凯龙玻璃陨石(1889 一名上校军人发现于苏格兰的阿伯丁,当时早秋的傍晚绿色火球坠落,根据不同的温度和日光下有明显颜色的变化,可变色的深绿色表面古怪玻璃质的陨石,不规则的体积,内含有19种元素和几种不明元素。主要元素为碳,氮,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铝,三氧化二铬,氧化钾,氧化铅,三氧化二铁,氟,氧化锰,氧化镁,三氧化二硫,氯,五氧化二磷,三氧化二砷,二氧化钛,氧化锌。目前内部结构还是谜中谜)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