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木偶戏是以演员操纵木偶人物表演各种动作、以演员唱奏的地方梆子戏。
洋县木偶戏从唱腔上可分汉调桄桄木偶戏和秦腔木偶戏。洋县历史上为汉调桄桄木偶戏。全国解放以后直至今日,以汉调桄木偶和秦腔木偶兼而有之,在民间则以秦腔木偶为主。从道具表演操纵形式上可分为暗杆木偶和明杆木偶。本偶人物的行头与脸谱为表现为明代特征。汉调桄桄木偶主奏乐器为板胡,定调用“反调”为“36”弦,呈4度关系;“越调”(板胡)为“15”弦,呈5度关系,“梅花调”(二胡)、“丝弦”(京胡)和其他定为“52”弦,呈5度关系。打击乐分开场锣鼓、起板锣鼓、配合上下场舞蹈动作锣鼓;曲牌分锁呐曲牌、丝弦曲牌等。唱、白为洋县地方语音。挖掘桄桄木偶戏传统剧目651个,开场过场锣鼓及各种板头曲调20余套,锁呐、丝弦曲牌简谱120余首。
洋县杖头木偶表演的绝活颇多,主要有:担水换肩、耍纱帽、武官脱帽、文官脱帽、脱衣服、耍梢子、耍靴子、吹胡子等,由桄桄艺人操纵,木偶戏剧人物完成,非常精妙逼真。
绝活之一:担水换肩。例如在《李彦贵卖水》一戏中,李彦贵迫于生计,以文弱之身躯,挑上沉重的水担,沿街叫卖,以赡养老母。汉调桄桄艺人把剧中人物难以承受重压,将水担不住地换肩的情形表演得惟妙惟肖,忽悠着的水担能够随着音乐节奏起伏,平衡的把握恰到好处,操作平稳自如。
绝活之二:吹胡子。例如在《唐玄宗醉酒》一戏中,玄宗受迷惑而醉酒,醒后闻听西官杀害了东宫,悔恨悲愤交织,戏中木偶人物连连吹动胡须,胡须散乱高翘,令观众叫绝。
绝活之三:耍靴子。也叫亮靴子,杖头木偶是不穿靴子的,腿也是杆直的,但汉调桄桄杖头木偶却能穿上靴子将左右脚亮给观众,还能让观众看到弯屈的膝盖。例如《观阵》中秦叔宝被困,其耍靴子的情形,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英雄气概,
绝活之四:耍梢子。即木偶人物在悲愤痛苦时甩头发。例如《周仁回府》中的周仁、《唐玄宗醉酒》中的李隆基等。操纵桄桄杖头木偶的艺人演员能将梢子耍得很开,很圆,且能变换不同姿式耍。
绝活之五:脱衣服,麻利,大大增添了木偶表演的趣味性。
绝活之六:武官脱帽。木偶戏剧人物能将帽子抛起一米多高之后,又不差分毫地双手接住,
绝活之七:文官脱帽。木偶戏剧人物能够用双手轻轻将帽子摘掉并举起,然后又能将其戴在头上。
绝活之八:一人多杆。一名桄桄艺人操纵三杆木偶表演。总而言之,活人能做的动作,汉调桄桄杖头木偶都能做得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