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创伤性中耳炎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疾病介绍

当咽鼓管有病理改变时,如感冒、鼻窦炎、鼻咽肿瘤、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腭咽肌麻痹和上颌关节咬合不良等,或在睡觉和昏迷中,咽鼓管失去正常调节气压的功能,这是在内在因素。外界气压骤然巨变,如海军潜水、空军升空和高压氧舱治疗等,如没有很好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发生气压性鼓室损伤,这是外界因素。

发病原因

正常空军升空飞行越高,大气压力越低,而鼓室内压力相对变高,当鼓室内外压力差达2kPa时(相当152米高空),鼓室内气体便会自咽鼓管逸出,借以保持鼓室内外压力平衡,如继续凌空飞高,每当压力差达到1.5kPa,咽鼓管就可自动启开一次进行调节,因此升空爬高,不易发生鼓室创伤,反之,从高空下降,外界气压增高而鼓空内压力逐渐变小,外界气体很难冲开咽鼓管而进入鼓室,据Armstrong(1937年)测试,从高空下降,鼓空内外压力差达12kPa时,咽鼓管也不能自动开放,1947年McGibbon研究,从高空骤降和从低空骤降所引起的鼓室压差完全不同,如在高空9144米下降到6096米,下降3048米,压力差为16.4kPa,而在低空由3657.6米降到609.6米,同样是下降3048米,鼓室压力差却为29.7kPa,二者相关几乎达一倍,可见,低空俯冲飞行比高空俯冲压力差大,因此鼓室创伤发生率也比较多,常发生在1000~4000米高空,潜水员下水,每下降10米深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如不吸入压缩空气,同样也会引起鼓室创伤,一旦鼓室形成负压,鼓膜便发生内陷,粘膜血管也扩张水肿,甚至可发生出血。

临床表现

飞行逐渐升高,或潜水员逐渐上升水面,鼓窒均是由高压进入低压,咽鼓管能够定时开放调节,故较少发生症状,偶有发闷、耳鸣反之如骤然俯冲下降或急速下沉,咽鼓管便失去调节功能,特别在病理状态下,很易发生鼓室创伤首先出现剧烈耳鸣、耳聋,耳内有水感,耳痛可放射到颞问及面颊最后压力达14kPa以上时,鼓膜破裂耳内剧痛耳鸣、耳聋加重,并有眩晕、恶心呕吐等,一般持续半天到两天症状即逐渐消失开始鼓膜充血内陷,锤骨柄周围充血,有散在出血点,有时透过鼓膜可见出血液平面和气泡,鼓膜呈线形穿孔。

疾病检查

耳镜检查:① 轻者鼓膜内陷、松弛部及锤骨柄等处充血。② 重者鼓室积液,透过鼓膜可见液平面或气泡;有的鼓室积血,鼓膜可呈深蓝色或紫色,有时鼓膜表面有血疱,淤斑或有裂隙状的鼓膜穿孔,常为传导性耳聋,多数位于紧张部前下方。
听力检查:呈传音性聋。早期以低频听力减退为主,积液时,则以高频听力减退为主。

疾病治疗

飞行员、潜水员上呼吸道感染时,禁忌上岗工作有鼻、鼻窦和鼻咽区域疾病者,应积极进行治疗,民航旅客飞行期间应不时进食果品饮料进行咀嚼吞咽,促进咽鼓管开放,调节气压,禁止飞机下降时睡觉,如耳内不适应主动自行擤鼻吹张火罐网如果仍然不张可滴用麻黄素后再吹张,小儿可让吹奏玩具或给予哺乳。咽鼓管吹张失败者,在飞机着陆或潜水员出水后可送入压力舱内进行治疗,或给予含氮的氧气吸入(氦氧比例为4∶1)4~10分钟,流量为8L/min,压力为1.6kPa,因氦分子量轻,弥散力较氮气大2.5倍,吸入后可加速气体扩散加大鼓室压力。咽鼓管通气失败,或鼓室积液很多,可行鼓膜切开,于后下方置管长期引流,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疾病预防

飞行期间应不时进食果品饮料,主动作咀嚼吞咽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调节气压;禁止飞机下降时睡觉,如耳内不适应主动自行擤鼻吹张,小儿可让其吹奏玩具或给予哺乳。如有鼓膜损伤,则要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洁净与干燥,也可用消毒药棉松松地堵塞在外耳道口。注意淋浴、洗发时防止外耳进水,严禁这段时间游泳。尽量多休息,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和情绪稳定。
从事飞行或潜水前,应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对鼻腔、鼻咽等处有慢性炎症或阻塞性病变或中耳感染者应积极治疗。有急性鼻炎、鼻窦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者应暂停飞行或潜水。飞机下降时不可入睡,并不断作吞咽动作,如口嚼橡皮糖、打呵欠、喝饮料或捏鼻闭口鼓气,以促使咽鼓管不断开放。对职业飞行员或潜水人员应进行咽鼓管开放运动训练,如吞咽、提喉、软腭运动与下颌运动等。

日常护理

1、有感冒发生,尤其是有鼻塞时,切勿轻视,要及早治疗,以免加重中耳炎病情。
2、经治疗过的中耳炎病人,仍要接受定期检查,有无再发现象,了解听力改善程度,并接受指导如何且何时作中耳充气治疗。
3、均衡饮食与生活习惯。减少使用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可能传染感冒的场合,都可以保持鼻、咽及耳咽管的健康,进而防止中耳炎的恶化。 
4、中耳炎病人要保持周遭环境的安宁,不可运动过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随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时不可过猛,并且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畅通,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
5、养成正确的医疗习惯,遵照耳鼻喉科专科医师的指导与治疗绝不可自作主张,认为症状减除而自行停药,中止治疗,以致病情转为慢性或产生副作用。
6、在慢性中耳炎有耳膜穿孔者,特别要防止不洁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造成发炎的加重,必要时可用耳塞塞住耳道来预防,若水进入耳朵时,可用吹风机吹乾,或侧跳使水份流出,避免挖耳朵使其再受伤害。

并发症

鼓膜破裂,耳内剧痛,耳鸣,耳聋加重,并有眩晕,恶心,呕吐等,一般持续半天到两天,症状即逐渐消失,开始鼓膜充血内陷,锤骨柄周围充血,有散在出血点,有时透过鼓膜可见出血液平面和气泡,鼓膜呈线形穿孔。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