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木虱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底5月初越冬卵陆续孵化。
絮状分泌物
若虫共3龄,经30余日,于6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下旬为羽化盛期。第二代若虫发生期在7月中旬,经22日左右,于8月上、中旬羽化,8月下旬开始产卵于枝上越冬。此虫发生极不整齐,在同一时期可发现各种不同的虫态。成虫和若虫均有群集性,常十多个,或数十个群集于嫩梢或枝叶上,而以嫩梢(若虫)与叶背(若虫和成虫)上特别多。若虫期都潜居于自身所分泌的白色蜡质絮状物中,行动迅速,无跳跃能力。
新羽化成虫暂时亦栖息于絮状分泌物中,1、2日后方离开而移至无分泌物处继续吸食汁液。其觅食求偶,总是爬行,很少飞翔,如受惊扰,即跳跃以助飞翔,其跳跃能力很强,可跃出30cm以外。飞翔力不强,很少飞过1.3-1.6m远,但遇大风时,也可借风力而远扬。成虫羽化后,须经10日左右补充营养,待性成熟后,才能进行交尾产卵。交尾可达2小时左右,以8时前及17时左右交尾者为最多,交尾后2-3日开始产卵。
卵产于主枝下面(阴面)靠近主干处,或于侧枝下方接近主枝处,或主侧枝表皮粗糙处,也有产在主干的阴面,或叶背及叶柄着生处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成虫在寄主上产卵的位置有所不同。第一代主要产在叶背上,以便若虫孵化后取食;第二代则产于核条上,以备越冬。卵产出后由性附腺所分泌的粘液,粘附于枝叶上而不脱落。卵散产,卵期10-12天,每头雌虫一生可产卵50粒左右。成虫寿命约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