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蝙蝠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外形特征

编号:
327
拉丁目名:
CHIROPTERA
中文目名:
翼手目
中文科名:
蝙蝠科
拉丁科名:
Vespertilionidae
中文属名:
蝙蝠属
拉丁属名:
Vespertilio
拉丁种名:
murinus
定名人:
Linnaeus
年代:
1758
中文名:
普通蝙蝠
原始文献:
Syst. Nat. 10th ed., I:32
模式产地:
瑞典 (Sweden)
生境:
森林, 草原(岩洞, 树洞, 家舍)
国内分布: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甘肃, 新疆
Vespertilio murinus Linnaeus,1758
普通蝙蝠 普通蝙蝠
英文俗名:Particoloured bat
别名:双色蝙蝠
鉴别特征
耳短宽,体形蒋东方蝙蝠小;背部褐色,闪争光,与颈部的浅白色对照,呈明显的两色。腭褶7行。
形态:体形较东方蝙蝠小,前臂长41-48毫米。翼燕狭窄,翼膜固着于外趾基部。距与距缘膜均发达。距缘膜近似于半圆形。耳短宽,耳屏亦短。耳屏尖端圆钝,基部较窄。耳屏与耳壳前叶内角几乎处于同一高度。耳壳内缘的基部向外扩展呈叶片状。乳头2对。尾较身体短。尾伸出股间膜4毫米左右。
毛色:体背部毛的毛基为肉桂褐色,颜色燕深,毛端颜色浅白鲜艳、发银光,一般人称它为“寒毛”;体侧与胸腹部毛色较浅淡,特别是颈部与腋下毛色浅白,与褐色背毛成鲜明对照,故称双色蝙蝠。
头骨:颅骨较一般蝙蝠粗壮而宽厚。整个头骨上部的轮廓几乎为直线,不甚弯曲。头骨前端鼻窝部甚大,其后端达到吻端到眶间部之中。无矢状嵴,人字嵴发达。颧弓相当宽大。腭窝达到左右大前臼齿的连线上。
牙齿:上颌每侧有两枚门齿,其内门齿的高度大于外门齿高度的两倍。上前臼齿每侧1枚(Pm4),与犬齿紧相邻接。上颌左右两齿列几乎呈平行排列,较为特殊。上颌后臼齿(M3)前后方向不呈扁形。左右臼齿咀嚼面的前尖、后尖与附尖之间有3个齿嵴。齿式为 =32。

鉴别特征

耳短宽,体形蒋东方蝙蝠小;背部褐色
普通蝙蝠
闪争光,与颈部的浅白色对照,呈明显的两色。腭褶7行。
  形态:体形较东方蝙蝠小,前臂长41-48毫米。翼燕狭窄,翼膜固着于外趾基部。距与距缘膜均发达。距缘膜近似于半圆形。耳短宽,耳屏亦短。耳屏尖端圆钝,基部较窄。耳屏与耳壳前叶内角几乎处于同一高度。耳壳内缘的基部向外扩展呈叶片状。乳头2对。尾较身体短。尾伸出股间膜4毫米左右。
  毛色:体背部毛的毛基为肉桂褐色,颜色燕深,毛端颜色浅白、鲜艳、发银光,一般人称它为“寒毛”;体侧与胸腹部毛色较浅淡,特别是颈部与腋下毛色浅白,与褐色背毛成鲜明对照,故称双色蝙蝠。
  头骨:颅骨较一般蝙蝠粗壮而宽厚。整个头骨上部的轮廓几乎为直线,不甚弯曲。头骨前端鼻窝部甚大,其后端达到吻端到眶间部之中。无矢状嵴,人字嵴发达。颧弓相当宽大。腭窝达到左右大前臼齿的连线上。
  牙齿:上颌每侧有两枚门齿,其内门齿的高度大于外门齿高度的两倍。上前臼齿每侧1枚(Pm4),与犬齿紧相邻接。上颌左右两齿列几乎呈平行排列,较为特殊。上颌后臼齿(M3)前后方向不呈扁形。左右臼齿咀嚼面的前尖、后尖与附尖之间有3个齿嵴。齿式为 =32。

栖息环境

普通蝙蝠的栖息地非常广泛,

分布

普通蝙蝠的分布广泛,自西欧一直到太平洋沿岸,向北到北纬60度,向南到喜马拉雅山。国内除东北三省以外亦分布于新疆、甘肃。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