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氏天竺鲷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习性

生活于1~8公尺海域,白天躲于石块下的礁洞中,晚间则于附近觅食底栖甲壳类动物,属肉食性。台湾南部为全年生殖,北部则以5~7月为繁殖期。黄昏时交配,雄鱼具口孵习性,卵约7天後孵化,具短暂的仔鱼漂浮期。
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域,包括台湾南部、东北部及兰屿、绿岛、澎湖海域。
附记:
可食用鱼。

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
体具5-6条暗褐色至黄色之纵带,中央之纵带末端另具一与瞳孔同大之黑圆斑;第一背鳍和腹鳍色稍暗;第二背鳍基部上方之狭带雌鱼较窄,而雄鱼的则色较黑,该狭带之高度约在鳍高1/3处。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体长圆而极侧扁,尾柄宽。头大。吻长。眼大。主上颌骨达眼后缘;前鳃盖缘呈锯齿状。齿小,在上下颌、锄骨、口盖骨均有绒毛状齿带。D. VI-I,9;A. II,9;P. 13 or 14;GR. 7 1 20;Pred.S. 3。体侧四条暗狭带,自吻部起,第二条甚短,第三条在尾部裂成两段小带、或散成两点。腹部暗。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礁石区及珊瑚礁区。白天停留在岩礁下方或洞穴内,晚上则外出觅食多毛类以及其它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渔业利用

通常以下杂鱼处理,用作鱼饲料,有时会晒成小鱼干自家食用,并无任何经济价值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