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颜喀拉山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地质地貌

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中部偏南。旧称巴颜喀喇山,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青色的山”。 它是昆仑山脉南支的一部分,走向为西北----东南,向西为可可西里山脉,向东与四川的岷山邛崃山相望。
巴颜喀拉山脉是青海省境内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主峰位于玛多县西南、巴颜喀拉山口西北,藏语名为勒那冬日,海拔5266米。黄河发源于山脉西段海拔5202米的雅拉达泽山以东的约古宗列盆地。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下,约古宗列盆地及黄河源区的海拔在4500米左右。山势和缓,山前遍布大小沼泽和湖泊,其中著名者为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
山区有地下永久冻土,排水不畅,分布有湿生植物占优势的沼泽草甸,适于放牧牛马。排水良好的 谷地和低缓坡地则是中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草甸,植物种类丰富,间有大型兽类出没。牧草营养成分很高,是各类高原牲畜的理想饲料。
位于山脉中部鄂陵湖以南的巴颜喀拉山口,是唐代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

气候特征

巴颜喀拉山属于大陆性寒冷气候,空气稀薄,气候酷寒,一年之中竞有八九个月时间飞雪不断,
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
冬季最低温度可达-35℃左右,因而许多5000m左右的雪山有经年不融的积雪和终年不化的冻土层。而温暖季节则比较短暂,一般只有三个多月时间,而且气温较低,即使是盛夏季节,最高气温也不过10℃左右。

水系情况

这里有许多终年积雪的高山,处处冰河垂悬。每年春天 以后,在强烈的日光照耀下,高山冰雪渐渐消融,融水汇成一股股溪流,滋润乾燥的沃土,更为长江与黄河供给水源。
黄河源流细水涓涓,清澈平缓,穿过锅形沮洳地中央,注入星宿海。在这片广阔的沼泽流过时,速度缓慢,不成河道。从前一般以为星宿海是黄河源头。

人文历史

公元7世纪初,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与当时的唐王朝建立了友好 关系,并多次向唐王朝请婚。唐太宗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派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经日月山口、巴颜喀拉山口前往吐蕃首都。以后,唐朝又遣金城公主入藏,嫁与尺带珠丹。公主入藏及唐蕃通使都是经由这条线路。古道沿途尚存有唐蕃交往的遗迹,流传着美妙的传说。

石碟之谜

大约在1937和1938年间,一个由中国考古学家齐福泰(chipu-tel)带领的考古队在青海东 北部的巴颜喀拉山山脉的一处洞穴中,发现了很多史前壁画。画有太阳能及其它星系的连线,还有头带圆形头盔的人像。而且在壁画之旁发现有许多奇怪的墓穴,这些墓空没有任何碑文,里面埋葬着类似侏儒人的遗骸。从这些尸骨可看出他们的身体非常纤细瘦小,但头部却非常大,与现今传闻的外星人体形相似。
在墓旁更发现了多达716块由石头制成的碟片。这些石碟厚度约两公分,直经约30公分,重量约一公斤,中间有一圆孔,从圆孔向外延伸出双重螺旋沟槽到边缘。
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
到了1960年,北京大学楚闻明(tsumumnui)教授,发现那石碟上含有钴等金属,用超音波或电波给它一定频率的激发后,就会有节奏的振动起来。经多年的研究成功的翻译出石碟和的碑文。当他完成这个研究时,却面临到一个难题:就是校方禁止他发表这项报告。因为他的结论过于惊人,他说那些石碑是叙述一件外星太空船坠毁的事件。
但经过一番努力争取后,这位教授最后获得许可发表他的报告。他称呼事件中外星人为杜立巴(dropa)族,约于一万二千年前,他们民族的一部分(指洞穴中这些埋葬人)在长途的太空航行之后,漂流到第三行星(指地球),太空船不幸坠毁在巴颜喀拉山。大多数的族人在坠毁时死亡,少数生还者无法修复太空船只好困居山中。他们想与当地的原始人类友好相处,可是这里的居民却驱逐和追杀他们。因此,他们只好躲藏在这个小洞里。
当然,他的这个惊人报告,立刻引起其它学者的嘲讽,认为这个故事完全是虚构而毫无意义的。可是在西藏古代的一些传说里,有一个描述从「云彩」中来的丑陋入侵者的神话故事。里面所描述的令人害怕而丑陋的入侵者的外形与「杜巴立族」人却十分雷同。
在他的报告发表后不久,因受许多学者的冷嘲热讽,楚闻明教授只好移居日本。在完成第一部有关石碟秘密和手稿后,不幸过世。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