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小辣子、立稿辣子、细叶乌药(广东)、小叶钓樟(海南)、乌药、乌药公(广东、广西)。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5米,树皮灰绿色。小枝细,幼时密锈毛,后变无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卵形,长3-7.5厘米,宽1.5-4厘米,先端短尾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被白粉和密生灰白色长柔毛,有3出脉;叶花梗极短或近于无梗;花被片6,淡绿色,能育雄蕊9枚,花药2室,内向瓣裂;雌花有退化雄蕊9-15枚,子房上位,球形。浆果黑色,椭圆形。花期4月,果期8-9月。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幼枝、叶及花等被毛较稀疏,且多为灰白色毛或近无毛;叶小,狭 卵形至披针形,通常具尾尖,长4-6厘米,宽1.3-2厘米,花也较小。
产广东、广西。生境同原变种。
本变种叶形、毛被程度与原变种有过渡类型。而毛被多少与生态环境也有一定影响,沿海分布的几无毛,向内陆分布的毛较多,故作变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