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九│一○六○),宋朝永嘉乐清(浙江乐清)人,俗姓陈,家世历代以捕鱼为业,幼时常坐船尾,父亲将捕得之鱼抛至船尾给他,让他把鱼儿串起,义怀极不忍心,常私自将鱼儿放回水中,父亲生气责打,他却泰然自若。 及长,义怀出家,四处参学,不久东游至姑苏之翠峰,礼拜雪窦重显为师,平日汲水担柴,终日干活,辛惨练修。 有一天,重显对他说:「肯定不对,否定也不对,肯定否定都不对时,你怎么办?」 义怀正要回话,便遭重显棒打,如此反覆多次,义怀还是不能契悟。 某日晨起,义怀自寺外挑水回来途中,折断了肩上的扁担,忽然大悟,随即作偈:「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锋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他回到禅院请示师父,立刻获得重显称赞印可。 扁担从中而断,意味「两头俱截断」及「离有无二见」,亦即超越有、无,超越肯定与否定二边,不起对立分别之心,此即佛教所谓「中道」或「中道观」。 按,梵语中所谓「中道」,即离开二边之极端或邪执,为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观点或方法。而大乘中观学派主张,远离一切执着分别而无所得者为「中道」,重点是放在「空」,即「空无所得」。 义怀对于重显师父的话「肯定不对,否定不对,肯定与否定都不对时,如何?」久久不能契悟,却在汲水作务之时,扁担从中折断,忽而当下省悟,悟得「不落两边」、亦「不离两边」的中道真谛,故喜而作偈。谓其四处参学,如登高山,备极艰辛(一二三四五六七),而后攀上顶峰,敻然绝待,与天地合一(万仞峰头独足立),终而探得自性(骊龙颔下夺明珠,按明珠即佛性或自性),一言勘破维摩无垢,灭垢之空义(按维摩诘即无垢,净,灭垢)。 亦即义怀因扁担「中断」,寓意「两头俱截断」,「离有、无二见」,不偏于两边,亦不离两边,亦即重显师父的「肯定与否定都不对」,是一种无分别对待、无二,及空无所得的超越的「中道观」。 义怀后来七迁法席,先后住持多所禅院,所到皆兴其荒废,其法嗣弟子达八十馀人,大振云门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