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兵书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作品原文

夜读兵书 
孤灯耿霜夕⑴,穷山读兵书⑵。
平生万里心⑶,执戈王前驱⑷。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⑸。
成功亦邂逅⑹,逆料政自疏⑺。
陂泽号饥鸿⑻,岁月欺贫儒⑼。
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⑽。

注释译文

⑴耿:照明。霜夕:秋夜。
⑵穷山:人迹罕至的深山僻壤。
⑶万里:是虚数,形容极远之地,指边远的地方。
⑷戈: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的一种长柄兵器,司横击,亦可钩杀;这里代指兵器。
⑸妻孥:妻子和儿女。
⑹邂逅:偶然遇见。
⑺逆料:预料。政:同“正”。疏:疏阔、迂阔,脱离实际。意谓事前推测不免迂阔疏于事理。
⑻陂泽:地势低洼积水处。喻指恶劣的处境。饥鸿:指忍饥挨饿、流离失所的民众。语出《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⑼贫儒:作者自称。
⑽长肤腴:永不衰老的意思。肤腴:皮肤丰满润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156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此时陆游三十二岁。前年他参加礼部考试,虽名列第一,但因其抗金主张与当朝者相左而被权臣秦桧黜免,只得返回家乡山阴,寓居云门山草堂。当时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被金人侵占,大好河山沦陷于敌手。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权置失地于不顾,退让苟安,不图恢复。诗人自幼即喜读兵书,练武习剑,有匡济天下之志,有恢复失地为国牺牲之愿。但他的仕途进取之心受到无情摧折,目睹时艰,又身陷厄运,心情激愤难平而写下这首诗。

作品鉴赏

这首五言古诗是诗人早期的一首爱国诗篇,即事而言怀,自述研读兵书的心境和情怀,是一位不得志的爱国志士的自我写照。全诗蕴含着炽热而深挚的感情,同时能把一己之情和广大人民的悲惨境况联系起来,使得诗篇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诗的开篇描绘读兵书的时间和环境,烘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下来发表感想。首先自述立志厮杀疆场、报效祖国,其次感叹人民的悲惨境遇和自己壮志未酬,最后喟叹岁月蹉跎,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实现、完成理想和事业。诗中情景相互衬托,身处萧瑟之境,而心在万里之外的沙场上;流离失所的民众的哀号又把诗人拉回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对比,读者可以真切体会到诗人壮志难酬的心情。诗人的豪情壮志在现实中不免遭受拘迫,于是时而会生发出一种“骏马宝刀俱一梦”的失落之感(《小园》)。这种失落的情怀在诗中又主要表现为悲壮之情。
元代方回认为陆游特别善于创作“悲壮”的作品,但“无一语不天成”(《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这首五言古体诗就有“天成”的特点,虽然整体结构严正,但其间流动的是郁郁勃发的情感,自然成文。诗人学养深厚,胸中贮藏有万卷书,同时又有一腔浩然之气,面对古往今来之事,诗情自然流淌,不需要苦心雕琢经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文学家。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30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名。政治上力主抗金,一直未被重用。文学上具有多方面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其词也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