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B.C. 苏格拉底通过“哲学对话”告诉人们“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301B.C. 伊壁鸠鲁将哲学视为“心灵的治疗”
42A.D. 塞涅卡主张哲学就是帮助人们去面对贫困、财富和死亡
1845 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899 杜威:“今天哲学要做的是从事苏格拉底2500年前指定的助产婆的工作”
1929 维特根斯坦:“如果哲学只是让你学会似是而非地谈论一些深奥的问题,如果哲学不能帮助你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那么你研究哲学又有什么用处呢”、“哲学的实际用处就是对人的‘理智疾病’进行治疗,以求打开我们思想里面形成的各种‘扭结’”
1981阿申巴赫(Gerd Achenbach)在德国科隆创办世界上首家哲学咨询机构
1982 阿申巴赫创建“德国哲学实践协会”(GSPP)
1984 阿申巴赫出版《哲学实践》(
Philosophische Praxis)
1987 “德国哲学实践协会”改名为“国际哲学实践协会”(IGPP)
1991 “美国哲学、咨询与精神疗法协会”(ASPCP)开始营业
1992 苏特(Marc Sautet)在法国巴黎开办第一家“哲学咖啡馆”
1994 第一届国际哲学咨询大会在加拿大召开
1995 苏特出版《苏格拉底咖啡馆》(
Un Café pour Socrate)
1999 马利诺夫(Lou Marinoff)出版《柏拉图灵丹——哲学在日常问题中的应用》(
Plato, Not Prozac!
—
Applying Philosophy to Everyday Problem),被翻译成25种语言;舒斯特(Shlomit Schuster)出版《哲学咨询——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另外选择》(
Philosophy Practice: An Alternative to Counseling andPsychotherapy)
2001 马利诺夫出版《哲学实践》(
Philosophical Practice);利波恩(Tim Lebon)出版《智慧的治疗》(
WiseTherapy);拉伯(Peter Raabe)出版《哲学咨询——理论与实践》(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Theory and Practice)
2002 拉伯出版《哲学咨询中的问题》(
Issues in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