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强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发表的主要论文

主要语言学论文

1.警辞例说,《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1期。
2.示殁号用法举例,《语文月刊》1991年第8期。
3.示殁号用法举隅,《修辞学习》1992年第2期。
4.释喻例说,《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第4期;《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
5.“超假设”修辞,《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3期;《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
6.谈古汉语的对动用法,《汉语知识》1994年第2期。
7.特殊假设复句的修辞功能,《营口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8.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正字问题,《语文建设》1995年第5期。
9.掌握节奏规律自觉进行语音修辞,《修辞学习》1996年第5期。
10.非量词“个”的功能补说,《学语文》1997年第6期。
11.论“好不AP”、“好AP”中的“AP”,《汉语学习》1998年第1期。
12.“的”字短语的主要特点与界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3.论包孕句的语法结构和语音切分,全国第四届语音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8月。
14.论社会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5.汉语量词“个”的虚化特点,《语文学刊》2002年第1期。
16.句子的停延和句法结构的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7.论文化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8.论稳态语境与动态语境的关系,《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9.论显性语境和隐性语境的关系,《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20.论认知语境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中的作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1.论语境意义的理解,《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2.论语境对修辞作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23.也谈新词语的特点与规范原则,《语文学刊》2003年第12期。
24.关于语境的功能,《内蒙古师大学报》2003年第6期。
25.21世纪语言文字应用发展之前瞻,《汉语学报》第5期(2002年上卷,2003年10月出版)。
26.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
27.语言素质的两大表现与语感教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28.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修辞学习》2004年第5期。
29.信息时代报刊语言的语法特点与规范,,《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0月。
30.《语文课程标准》中值得斟酌的几个句子,《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年第3A期。
31.广告语言文明与守法意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32.辞格特征与辞格辨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3.认知在歧义的辨识与消解中的作用,《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
34.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35.“X是X”和“X归X”格式的认知分析,《语言文字学探索》,浙江省语言学会第届年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36.“X是X”和“X归X”格式的比较探析,《汉语学习》2007年第5期。
37.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38.谈异体字的形成与规范,《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9.事迹感动中国,语言撼动人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的认知语用分析,《修辞学习》2008年第5期。
40.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41.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42.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43.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解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
44.汉语歧义句法结构的认知模式,《汉语学习》,2011年第2期。
45.汉语句法歧义认知的几种方式,《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
46.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模式,《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47.汉语句法歧义消解的认知机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48.疑问性话语标记语疑问梯度的认知探微——以“难道”“莫非”“莫不是”“是不是”为例,《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49.坦言性话语标记语用功能探析,《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5期。
50.汉语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语用功能,《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二作者)。

主要语言(文)教学论文

1.接受美学与审美教育,《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2.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初论,《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2期(收入《全国中教优秀论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
3.语文课思想教育特点初论,《语文教学论坛》1991年第2期。
4.语文教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温州教育》1991年第3期。
5.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冗余理论的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年第6期。
6.如何理解文意,《高考失误与教学对策》1991年4月团结出版社出版。
7.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境策略的运用,《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3期。
8.试论语境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9.母语教学系统观刍议,《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0.汉语人才语用能力的培养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11.与颜色有关的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二作者)。

出版的主要著作

主要语言学著作

1.21世纪语言文字应用规范论析,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2/5。
2.现代汉语语境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2/3。
3.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1/1。
4.信息时代报刊语言的跟踪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2/3。
5.语言认知与语言应用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1/1。
6.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1/1。

参编的主要教材

1.大学修辞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2.新编大学生口语交际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3.现代汉语实用教程,副主编,研究出版社,2009年5月。

主要获奖著作与论文

1.论文:论接受美学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获全国中语会1990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1/1。
2.论文:接受美学与审美教学,获浙江省湖州市教委90-91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1/1。
3.论文: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初论,获全国中语会1991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1/1。
4.论文: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冗余理论的研究,获全国中语会1992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1/1。
5.论文:论“好不AP”、“好AP”中的“AP”,获浙江省第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2000年),1/1。
6.著作:21世纪语言文字应用规范论析,获浙江省第10届哲学社会科学1999-2001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5。
7.著作:21世纪语言文字应用规范论析,获2002年浙江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5。
8.论文:句子的停延和句法结构的关系,获浙江教育学院2003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1。
9.著作:现代汉语语境研究,获浙江省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4年),1/1。
10.论文:句子的停延和句法结构的关系,获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首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6年),1/1。
11.著作:现代汉语语境研究,获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07年),2/3。
12.著作: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获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二届年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8年),1/1。
13.著作:现代汉语语境研究,获浙江省第1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突出学术贡献奖(2009年) ,2/3。
14.著作:信息时代报刊语言跟踪研究,获浙江省教育厅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0年),2/5。
15.著作: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获浙江省第16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12年),1/1
16.著作: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获浙江省教育厅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1年),1/1。
17.著作: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获浙江外国语学院2009-2010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1年),1/1。

主要科研课题

主持的主要课题:

1.学校重点课题:“语境学和阅读教学”(2000-2001)。
2.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语境学与语文教学” (2001-2003)。
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2002-2005)。
4.学校重点课题:“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研究”(2003-2004)。
5.学校重点课题:“‘X是X’与‘X归X’的认知研究”(2005-2006)。
6.浙江省教育厅课题“汉语歧义的认知研究”(2006-2008)。
7.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汉语歧义的认知与消解研究”(2008-2010) 。
8.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现代汉语话语标记语的系统与认知研究”(2011-2014)。
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话语标记系统的认知研究”(2013-2016)。

参与的主要课题:

1.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汉语语音合成中的停延层次模型和语调群组合规律”(1999-2004)(4/6)。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汉语停延层级模式和语调群组合规律”(2000-2005)(4/7)。
3.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课题“现代汉语语境研究”(1999-2002)(2/3)。
4.国家语委“十五”规划课题“信息化条件下媒体语言跟踪研究”(2002-2005)(2/5)。
5.教育部课题“21世纪青少年语言素质培养研究”(2002-2005)(3/5)
6.国家语委“十五”规划课题“儿童语言高标准、高素质教育实验研究”(2002-2005)(3/6)。

主持的主要教学课题

1.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汉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0年)。
2.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1世纪汉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10年)。

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1.浙江外国语学院首届教学名师(浙江外国语学院2010年)。
2.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人民政府,2012年)。
3.浙江外国语学院2011-2012年度“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浙江外国语学院2013年)。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