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雪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原文

南雪不到地①,青崖沾未消②。
微微向日薄③,脉脉去人遥④。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⑤。
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注释

【鹤注】当是永泰元年冬作。题曰《又雪》,前面应有雪诗一章,疑脱漏矣。
(此公厌居云安,而托冬雪以写意也。上四言景,下四感怀。雪不到地,气暖故也。沾崖之雪,向日旋消,人每不见,故脉脉而遥。《杜臆》:文禽偏病,猛兽偏骄,见地恶不可久居,安得乘此江水而北返长安乎?)
①《风土记》:“南方无雪。”
②江淹诗:“鸡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③陶潜诗:“闲雨纷微微。④吴均诗:“脉脉留南浦。”⑤《杜臆》:峡深有虎负嵎之势。陶渊明《咏雪》诗:“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摹写最工。上四仿佛似之,皆状物佳句。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