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梅花拳自开创以来有文场武场之分而且文场指导武场其文场以佛儒道和周易理论为指导教育门内弟子遵三纲沿五伦袭八德修身养性练神练气武场以古代兵法思想军事谋略为指导要求门内弟子刻苦练功的同时以静止动避实击虚敢打必胜胆气为生内黄梅花拳动作结构对称紧凑动静分明刚柔相济连打带拿一气呵成一切动作以柔顺为上强调内练气外练形内外兼练因其招式朴实变化多端攻防技击性强既可养身健体又可开发人的智慧因此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康熙五十一年冬杨炳在壬辰科武殿试中被康熙点为武探花后授其为御前侍卫兼京营都司后因政绩突出又加封为通议大夫杨炳得中探花进京后将内黄梅花拳术在京传授但没有公开拳名至今北京梅花拳习练者还称其练的是老杨拳
乾隆初年杨炳辞朝返乡侍奉老母为使内黄梅花拳永代相传发扬光大规范发展已近70岁的杨炳在乾隆七年1742年写了梅花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论著习武序习武序汲取了中国古代兵法精华又揉进去了儒家佛家道家易学的深奥思想和法则具有独特的理论特色被包括内黄梅花拳在内广大梅花拳习练者奉为瑰宝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广为流传为义和拳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杨炳同时在运河西岸广收弟子趋庭施教为义和拳运动奠定了组织基础例如义和拳运动的发祥地河北咸县沙柳寨山东冠县梨园屯等梅花拳的故乡到现在拳民还称他们的拳术是杨炳师爷传授的梅花拳发动并领导了清末的义和拳反帝爱国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杨炳和他的习武序功不可没
由于梅花拳弟子从政者极少文字记载也很少只有杨炳一人竞技而胜获探花加之其著习武序流传很广因此杨炳是梅花拳史上具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代宗师
内黄梅花拳花开四方香逸万里自杨炳始创以来以内黄为中心遍布冀鲁豫等地辐射全国数十个省市自治区至今内黄县531个行政村村村习练内黄梅花拳多者百余人少者十余人自1990年以来先后有加拿大新加坡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内黄梅花拳弟子来内黄寻根祭祖切磋技艺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