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笔记》中,导演理查德·埃尔出色而尖锐地演绎、诠释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内容,包括恋童癖、同性恋、性别歧视、智障人士、勒索等等,看过之后心里有种被挤压的难过和愤怒。凯特·布兰切特扮演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矛盾复杂的角色,一位美丽优雅的“堕落天使”,被灰色的现实生活压抑到几乎窒息,终于找到缝隙喘一口新鲜的空气,却被朱迪·丹奇无意遇见,意想不到的转变慢慢上演。这是凯特·布兰切特和朱迪·丹奇继2001年《航运新闻》之后的再次合作,巧合的是,此片也是导演理查德和朱迪的第二次合作,五年前的一部《携手人生》曾使朱迪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影片由朱迪·丹奇的画外音开篇,制作精良但起初略显沉闷,随着剧情推动,灰色的歇斯底里的情绪渐渐蔓延,某种带有一点哥特式惊悚的阴暗感觉悄然弥漫。都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凯特·布兰切特和朱迪·丹奇合作相当默契且各自表演都堪称精彩:凯特诠释了一个时而优柔寡断却又能勇敢承担一段不伦恋情的忧伤无奈的美丽女人,而朱迪则 演绎了一个孤僻敏感、满腹怨恨、嫉妒心极强的同性恋女人,她有着敏锐犀利的洞察力和近乎偏执荒谬的想法,常在日记里写下一些“惊人之语”,比如将希芭称为“一个注定要死的人”。对于朱迪来说,在她如日中天的演艺路途中,出演这样一个不讨好的角色着实勇气可嘉。原作采用的新颖文学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导演理查德和编剧帕特里克·马伯也将其运用到了电影中。
编剧帕特里克 出生于英国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从小在温布尔顿长大,就读于牛津大学英文专业。与其他剧作家不同的是,他是在广播剧与电视剧编导上获得了成功之后才开始的戏剧创作生涯。他比较擅长先锋派喜剧,着力揭示当代社会赤裸
裸的性、暴力与堕落的城市文化,探求当代生活情感的本质以及七八十年代以来政治文化变迁下的生活形态。 2005 年,他作为都市浪漫爱情电影《偷心》的编剧而名声大噪。而在《丑闻笔记》里,帕特里克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原著中的人物设置,使芭芭拉成了一个赤裸裸的反面角色,将书里隐藏于幕后的控制变成了显而易见的情感勒索,这也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日常心理惊悚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