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海星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物种介绍

又称为"馒头海星",偶尔出现于各地的珊瑚礁区,成体的腕长可达15公分以上。一般为5只腕足,但腕足特别粗短,区分不明显,与体盘连成一团,形如超大型的波罗面包或前一阵子风行一时的巨蛋面包。个体的颜色变异颇大,但主要为红、褐色系,体表上会有许多末端为黄色的小突起。
本种主要以珊瑚虫的活组织为食,因此在珊瑚礁区才有分布,但目前已极为少见。其幼体栖息的水深似乎较浅,偶尔在潮间带附近可以发现,体色呈斑驳的浅绿色,体型较扁平,腕足较明显,外形与成体差异颇多。

药用价值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汤海峰博士在第二军医大学海洋药物研究中心主任易杨华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海洋创新药物研究项目 ——“面包海星中皂苷类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中,首次在国际上从面包海星中提取分离出8个具有显著抑癌作用的新海星皂苷(新化合物)。该成果不仅使国际研究海星皂苷家族的化合物数目突破了100个大关,而且为进一步开发抗肿瘤新药提供了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
海星在世界分布广泛,其中的药理活性物质是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海星皂苷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国际药学界关注的重要领域和前沿课题。为弥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汤海峰选择了在我国南海蕴藏量丰富的大型海星面包海星为研究样本,采用先进的层析技术、波谱解析等手段,进行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药理活性筛选等系统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从该海星中提取分离出8个新海星皂苷——CN-5、CN-6、CN-7、CN-8、CN-9、CN-10、CN-11、CN-12。经药理活性筛选,这8个海星皂苷均对稻瘟霉模型显示不同程度的诱导菌丝变形或抑制孢子生长及显著的肿瘤细胞毒性。同时在微管蛋白体外筛选模型测试中,还发现这些新化合物具有促微管聚合活性,这与紫杉醇的抗癌作用机制相似。此外,他们在动物实验中也发现,8个新海星皂苷在荷癌小鼠体内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研究成果及荣誉

据汤海峰介绍,在化学药物的研究中,所获得的化合物活性越强、结构越新颖,其价值越高,这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的标志,也是药物研究人员所追求的目标。汤海峰的研究成果不仅获得2004年陕西省药学会年会一等奖和中国药学会年会二等奖,而且使他荣获第七届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的殊荣。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