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清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陶清(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陶清(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陶清,男,生于1955年6月21日。1983年6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6年6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8月至2006年1月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哲学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学习和研究近30年。近期研究兴趣和目标,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及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结合起来,通过不同形态文明的优秀传统的良性互动以综合创新,以探索和实现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可能形态;目前的研究,是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可以凭籍自己本性的力量而非宗教信仰和其他外在力量,自我实现和自我确证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并向着真、善、美、利,乐的终极目标自由而且全面地发展。

陶清(原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

陶清(原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
陶清(1912—1995),男,浙江绍兴人。心血管内科专家,三级教授,九三学社社员。193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7年赴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进修心脏病学、心电图等,1948年回国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任教,1955年为上海第二医学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上海宏仁医院、同仁医院、附属仁济医院、瑞金医院内科主任,瑞金医院内科第二主任兼医学系一部内科教研室第二主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心血管疾病第二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从事心血管专业医教研工作四十余年,尤其在先心病、冠心病、心电图学方面有较深造诣,是国内率先将心电图仪用于临床的先驱者之一,国内最早从事心电向量图的研究者之一。1956年参与二尖瓣分离术获得成功,1962年在国内首先开展心向量图工作,积极开展“冠心病和血小板、前列腺素之间关系”的课题研究,七十年代末为我国首例心脏移植病人的内科监测做出了贡献。主编和参加编写了《内科理论与实践心血管分册》、《实用心脏病学》等多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发表了《空间心向量图的概况》、《二尖瓣分离术后心房颤的转复》等近百篇论著。1965年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指导了12名硕士、博士研究生。1977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先进工作者。1985年获上海市卫生局医学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