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以刚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医学陈以刚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38年,著有"标本论治"、"隔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妇科崩漏症"、"天王孙心丹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妊娠咳嗽"、"肥儿场治疗小儿脾胃虚弱症"、"芍蓟甘草场加味治疗胃院病60例"、"起痿灵丸治疗阳疾122例临床观察"、"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以上论文分别在省级以上书刊及论文学术会上发表。在临床研究中,对气喘、脱发的治疗有独到之处。业绩载入《当代中国中医名人志》、《中国名医一万家》等典籍中。

陈门四进士陈以刚

陈以刚
陈以刚,字近荃,(一说长荃),号烛门,清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祖父陈歌泰,拔贡,考授内阁中书,其兄赓泰以功获御赐蟒袍,为平凉府太守。父亲陈天笃,庠生,诰封奉直大夫,去世早,以刚与兄以枞、弟以明均靠祖父抚育长成。家谱记载“少孤力学,颖悟非常,十岁做诗,吐词即工,颇有宿慧。”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陈以刚中举,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中进士,殿试第三,为探花。初任池州府教授。池州知府开办钟山书院,延聘陈以刚主持其事,兼纂修《江南通志》。乾隆元年(1736年)举博学宏词,入都谒桐城相公,见之甚喜,寻升青田县令。乾隆三年,复调嘉善县知县。两邑任期内皆有惠政。“据嘉庆《重修嘉善县志·陈以刚传》记载:陈以刚在嘉善期间,为人刚毅,长于断狱,嘉善邻县曾有一大案久审不决,其吏邀陈以刚前往,一审即明。嘉善县商贾较多,市场上度量衡器具标准不一,陈以刚较正市斛,统一其标准,百姓称便,将陈以刚较正的标准市斛称为“天长斛”。他还疏浚河渠,表识古迹,做了不少有益之事。其时陈以刚诗词书法之名,已遍传海内。其后,又曾任浙江乡试同考官。乾隆八年,升云南阿迷州知州。时年将七旬,不久即告老还乡。
陈以刚为人落拓,嗜酒工诗,善书法。中举前即与弟陈以明等互为师友,酬唱往来。任池州教授及青田、嘉善县令期间,公余之暇,手不释卷。告老还乡以后,更与地方文人终日饮酒作诗为乐。其《赠顾使君》“心厌承明恋钓槎,题名江山有笼纱,鼓钟清庙元和笔,箫管扬州大业花。重碧千卮倾北道,软红十丈忆东华。相看淮海诗人尽,携手平山日又斜。”等诗作传诵当时。他与著名诗人袁枚往来酬唱甚多,袁枚爱买书,而官廨甚小,书籍只得置于堆放户籍文牍的官署之中,陈以刚因此赠袁枚诗云:“六朝山立廉钩外,万卷书横簿领中”。袁枚极为推崇其诗,在《随园诗话》中称道陈以刚作诗平和,长于投赠。浙江藩台张若震为陈以刚所著诗集《觅闲集》作序,称其“以名进士拥皋比而谈经者十余年。其诗境地益高,气味益深而厚,所谓以情胜,以学胜,亦以年胜”云云。陈氏世代传说,陈以刚告老还乡之后,郑板桥来访,在陈家一住三月,并演绎出许多轶事佳话。陈以刚的著作有《池阳人物志》、《清诗品二十五卷》(与以枞、以明同选)、《国朝诗品二十一卷》。诗集有《梅花庵诗》、《退思堂咏菊诗》、《烛门诗集》、《觅闲集》等。以明曾历贵州安定、定南两县知县,继任贵州永丰知州,也有诗名,“人喧灯一市,门闭月千峰”句深为时人赞赏,有《翠微山人诗集》行世,今俱亡佚。纵观陈氏几位进士,在政绩与文学成就方面,陈以刚最高。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