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尾副革鲀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分布

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东非南非毛里求斯、红海、马尔代夫塞舌尔群岛、留尼汪、斯里兰卡印度泰国越南日本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尼、澳洲、新几内亚、关岛、圣诞岛、马绍尔群岛、帕劳萨摩亚群岛斐济新喀里多尼亚、东加、瓦努阿图等海域。

深度

水深1-25米。

特征

本鱼体侧扁,吻部突出。第一背鳍棘特化成强棘,表皮粗糙无鳞片。鱼体白色,且具2大2小的黑色横斑。背鳍硬棘2枚;背鳍软条25-28枚;臀鳍软条22-25枚,背鳍和臀鳍无色,尾鳍淡黄色,体长可达11厘米。体型和瓦氏尖鼻鲀Canthigaster valentini〕相似。

生态

本鱼栖息于清澈的潟湖与临海礁石。通常独居性或形成小群鱼群,属肉食性,以鱼卵、腹足动物等为食。

经济利用

为相当受欢迎的观赏鱼,不供食用。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纲:
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
目:
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
科:
单棘鲀科Aluteridae
属:
副革鲀属 Paraluteres
种:
锯尾副革鲀 P. prionurus

二名法

Paraluteres prionurus
Bleeker, 1851

异名

Alutarius prionurus ,Bleeker, 1851
Psilocephalus prionurus,Bleeker, 1851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