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成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人物生平

郭延成,男,山东柳堡乡辛庄子村人。
自18岁开始说大鼓书,先后师从当地著名大鼓书艺人王再兴和谢宝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曾随恩师谢宝华到北京参加三年一次的文艺会演。

个人生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郭延成家境日渐宽裕,给他演出提供了便利条件。可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不那么容易了。一九八四年秋,大伙都在抢水浇小麦,可他却抱起大鼓又走了。待其大哥把水泵拉到河边时,河里已没了水,眼看着五口人的地种不上,大哥一生气,把郭延成的锅给砸了,骂他不务正业。好在有老伴默默的支持,道道难关也都闯过来了。人到晚年,儿女各自成家立业,且都有了比较安定的工作,他仍一刻也不闲着,除在外演出外,稍有空便给老伴和乡亲们来上一段大鼓书,与大伙共同分享这幸福的生活。
两位恩师仙逝后,他接过了师父的鼓捶,与河北三位师兄弟组建起了区域宣传队,粜了全家人赖以生存的口粮,置办齐了各种乐器,靠精湛的技艺走遍山东、河北、河南各地。全年12个月,在外演出一般在8个月以上。二零零四年夏,在河北省苏集镇演出时,得到当地人盛情挽留,在一个村共演出 27天40多场。以诙谐、幽默、高雅的风格,将《八姐游春》、《打芦花》、《百虫会》、《杨六郎枪挑潘仁美》等传统名段和《庄稼论》、《孝子歌》、《计划生育好》等自编自演的小段,演绎的淋漓尽致、如泣如诉。

作品

《八姐游春》、《打芦花》、《百虫会》、《杨六郎枪挑潘仁美》等传统名段和《庄稼论》、《孝子歌》、《计划生育好》等。

评价

郭延成仅有晚小文化,为学大鼓书吃尽了苦头,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学舌容易说好难”。有时遇到疑难字词,虽能说下来,但却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而影响了演出效果。为此,他养成了记笔记、日记的习惯,每学到一个新段子,都工工整整的记下来,反复琢磨推敲,直到师父、观众满意为止。多年的勤学苦炼,加之对大鼓书的嗜好,其表演艺术突飞猛进,不但精通了三弦、二胡、打鼓板和摁琴等多种乐器,而且继承了两位恩师的长处。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