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黑霉病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为害症状

大小10~26毫米,此病斑与日灼病有关,多在日灼的基础上,病斑变薄下陷,后逐渐长出黑霉,湿度大时,黑霉扩展,有时布满整个病斑,有时病斑融合,形成更大的病斑。高湿条件下可见为害叶片。

病原形态

DrechsleraellisiiDanguah称埃利德氏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落褐色至暗褐色,铺展,具短绒毛;分生孢子梗直或弯,单生,近顶端偶有分枝,暗褐色平滑,大小300×4~8微米,有的基部膨大至12微米;分生孢子单生,直或弯、棍棒形、梨形至舟形,暗褐色平滑,具假隔膜3~5个,大小21~41×12~18微米。

传播途径

多在果实近成熟或成熟期发生,病菌腐生性强,借空气、土壤传播。

防治方法

结合防治炭疽病喷洒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兼治。病情严重时,也可单独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