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镇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乡镇简介

2003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奎湖、黄墓、太丰、东塘四乡镇撤并为许镇。撤并后的许镇镇为芜湖重镇,北接芜湖, 南邻黄山、九华山,距南京120公里,面积178平方公里,下辖28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人口11万人。

沿革

1992年撤区并乡,仙坊乡并入黄墓镇,黄塘乡并入奎湖乡。1996年,黄墓镇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辖丁塘、郭城、黄墓、渭塘、新中、龙潭、许镇、清城、东风、星火、马仁、张桥、孟太、长青、仙南、仙北16个行政村;奎湖乡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辖东胜、北港、建福、芦桥、文阁、奎湖、浮流、高桥、肖东、古圩、黄塘、周王、大浦、池湖、林塘15个行政村。1997年,撤销奎湖乡,设立奎湖镇,镇政府驻奎湖街。2003年,撤销黄墓镇、奎湖镇、东塘乡、太丰乡,设立许镇。
原黄墓镇位于南陵县北部,下林都圩西南部。街南有黄盖墓。镇上设置渡口,故名黄墓渡。清属新美乡,1910年属下北乡。1939年置黄墓乡,属黄墓区。解放初乡名沿旧,建黄墓、永元、郭城、丁塘、洋河 、新塘、中塘行政村,属黄墓区。1950年2月废乡,行政村不变,属第九区。1952年设黄墓、郭城、新中3乡,1956年1月合并为黄墓、洋河2乡,均属黄墓区。1957年2月合并为黄墓乡,属许镇区。1958年9月属奎湖公社。1961年9月建立黄墓公社,1984年3月改黄墓乡,1985年2月改黄墓镇,均属黄墓区。
原仙坊乡位于南陵县北部,上林都圩西。清属新美乡,1910年属下北乡。1939年置清浦乡,属黄墓区。解放后,乡名沿旧,建仙坊、大浦、南庄、清城、董村、马仁、汪洋、林上、南松行政村,属黄墓区。1950年废乡,改建仙坊、大浦、南庄、上清城、下清城、许镇、董村、马仁、林上、汪洋、上南松行政村,属第八区。1952年7月设仙坊、清城、许镇、马仁4乡,1956年1月合并为仙坊、许镇2乡,均属金阁区。1957年2月合并为许镇乡,属许镇区。1958年10月属许镇公社。1961年9月建仙坊公社,1984年3月改仙坊乡,均属黄墓区。
原奎湖乡位于南陵县最北端,距县城26.3千米。镇以湖名。清属新美乡,1910年属下北乡。1939年置奎湖乡,属黄墓区。解放初乡名沿旧,建奎镇、浮流、文阁、公商、东村、建河行政村,属黄墓区。1950年2月废乡,改建奎湖、文阁、浮流、工山、东胜、建福行政村,属第九区。1952年7月,建奎湖、东山、建福、桃木4乡,1956年1月4日合并为奎湖乡,均属黄墓区。1957年2月属许镇区。1958年10月与黄塘乡合并为奎湖公社。1961年9月辖境缩小,仍名奎湖公社,1984年3月改乡,均属黄墓区。邮编242403。
原黄塘乡位于南陵县北部。乡因驻地黄塘庵得名。清属新美乡,1910年属下北乡。1939年属奎湖、龙潭2乡。解放初,建大士、古圩、肖东、高桥、浮城、浦西、林塘行政村。1950年行政村无变,属第九区。1952年7月设黄塘、大浦、池湖3乡,1956年1月合并为黄塘、池湖2乡,均属黄墓区。1957年2月合并为黄塘乡,属许镇区。1958年10月属奎湖公社。1961年9月建黄塘公社,1984年4月改乡,均属黄墓区。
原东塘乡位于南陵县东北部东塘圩内,距县城18.4千米。清属新美乡,1910年属下北乡。1939年置龙潭乡,属黄墓区。解放后,乡名沿旧,建沙河、庵溪、崇圣、三合行政村,属黄墓区。1950年废乡,行政村不变,属第八区。1952年7月设东塘、民合2乡,1956年1月合并为东塘乡,均属金阁区。1957年属许镇区,翌年10月属许镇公社。1961年9月建立东塘公社,1984年4月改乡,均属黄墓区。1992年为县辖乡。1996年,面积18.6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民一、民二、民三、兴圩、龙潭、东一、东二、东三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民一,邮编242401。
原太丰乡位于南陵县东北部太丰圩内,距县城18.8千米。清属金陵乡,1910年属下东乡。1939年置太丰乡,属黄墓区。解放初乡名沿旧,建李村、马园、郑潭、华民、古林、北斗、金阁、茆镇行政村,属黄墓区。1950年2月废乡,行政村不变,属第八区。1952年7月,建马园、金阁、李村、北斗、茆镇、华林6乡,1956年1月并为马园、金阁2乡,均属金阁区。1957年2月复置太丰乡,属许镇区。翌年10月属许镇公社。1961年9月成立太丰公社,1984年4月改乡,均属黄墓区。1992年为县辖乡。1996年,面积44.9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乡政府驻刘村,辖金阁、茆镇、郑潭、马元、李村、华一、华二、北斗8个行政村。

邮编

241306

2010年代码及城乡分类

340223101:~001 121许镇农民城居委会~002 220黄墓街道居委会~003 123奎湖街道居委会~200 220丁塘村~201 220黄墓村~202 220星火村~203 220清城村~204 220马仁村~205 220仙坊村~206 220长青村~207 122许镇村~208 122新渭村~209 122龙潭村~210 220高桥村~211 220黄塘村~212 220池湖村~213 220建福村~214 220东胜村~215 220文阁村~216 220奎湖村~217 220金阁村~218 220茆镇村~219 220郑潭村~220 220马元村~221 220李村村~222 121华林村~223 220北斗村~224 121民一村~225 220民合村~226 220东联村~227 220东三村

乡镇历史

许镇是历史文化名镇,几千年历史绵延不断。三国时东吴大将黄盖曾在此屯兵,死后葬于此,现存古迹“ 黄墓 ”。许镇曾是酒的故乡,境内“仙酒坊”(现为仙坊), 为古酿酒遗址,大诗人李白来南陵时,曾在此把酒吟诗,留下千古诗句。

自然景色

许镇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境内沟渠密布,小桥流水,每每春来夏至接天荷花别样红艳。境域内奎潭湖水面广阔,潭深清澈,波光潋滟,烟波浩淼,为芜湖第一大淡水湖,安徽省著名旅游风景区。“点染风光,隐逸休夸太白;绘图烟景,优游不让范蠡”,这是清人强立在《奎湖赋》中对奎潭湖美景的描述。许镇盛产优质稻米,同时又多鱼类资源,奎湖漂鱼味美质优,闻名遐迩。

体育之乡

许镇是闻名全国的体育之乡,早年的女子篮球在省内外颇有名气。许镇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曾多次承办全国、省、市等水上体育赛事。同时,许镇又是一片文明小康的净土,许镇民风纯朴,许镇人热情好客,工作于斯是幸福的,休闲于斯也是幸福的。

交通概况

许镇交通便捷,205国道、省道“三荻公路”穿境而过,连接南陵、繁昌两县,东接国道G205、芜宣高速,西通沿江高速。

乡镇气候

许镇属亚热带气候,东西季风盛行,受冷暖空气频繁交替影响显著。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全年风向以东北到东风的频率最高,夏季盛行西南风,最大风速24M/S,平均2.6M/S。极端最低气温-16.7℃(1969年2月6日);极端最高气温40.3℃(1988年7月18日是)。年降水量1200-1400CM,年平均日照时数1935.4小时,最大积雪厚度为25CM,无霜期219-240天,基地内沟网交错,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环境优美,建设条件好。镇区东部紧临许镇河,许镇河通过资福河可通向到青弋江和漳河,且有芜湖市第一大湖--奎潭湖。

发展情况

许镇镇地处长江沿岸,依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风景区,临江淮平原,居华东中心位置,距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市仅10公里,是直接面向全国大市场的理想生产基地。通过便利的交通网络,联络周边宣城、铜陵、黄山、巢湖、安庆、合肥、等城市,可直达南京、上海、杭州、厦门、及苏、锡、常等大中城市,拥有畅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渠道,产品进出方便。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