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提取物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概述

采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规 格

10:1性 状:棕黄色精细粉末。

粒 度

100%通过100目。

贮 藏

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

保 质 期

两年

包装说明

内双层塑料袋外加纸板桶(25kg/桶)。

资源分布

①单叶蔓荆: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等地。②蔓荆(《本经》)分布我国沿海各省及云南、广西等地。

药材鉴定

干燥果实圆球形,直径4~6毫米。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有4
条纵沟;用放大镜观察,密布淡黄色小点。底部有薄膜状宿萼及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实的 1/3~2/3,边缘5齿裂,常深裂成两瓣,灰白色,密生细柔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断面果皮灰黄色,有棕褐色油点,内分四室,每室有种子 1枚,种仁白色,有油性。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以粒大、饱满、气芳香、无杂质者为佳。显微鉴定: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类方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并有腺毛及非腺毛。中果皮宽厚,占果皮大部,外侧2~3列细胞有色素,其余细胞壁稍厚,木化;维管束细小。内果皮为数列石细胞,壁厚,孔沟明显。果实粉末:深灰棕色。
①内果皮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类多角形、纺锤形或长方形,直径9~65μm,长至171μm,壁厚5~22μm,层纹大多明显,孔沟较细密,胞腔狭小,大工业多含1~数个细小草酸钙方晶。
②果皮薄壁细胞类圆形、类多角形、类长方形或类椭圆形,19~70μm,壁稍厚,有呈连珠状,木化,有的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③外果皮表皮细胞断面观长方形,被角质层,外缘细齿状;表面观类多角形,具细密角质条纹,可见毛茸或圆形毛茸脱落痕。
④非腺毛1~5细胞,平直,少数弯曲或倒状,完整者长36~191μm,直径9~23μm,壁稍厚,有疣状突起,以顶端细胞较密,足部稍皱缩。
⑤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36~63μm,柄极短,单细胞。另有少数小腺毛,头部1~4细胞;柄1~3细胞。⑥种皮表皮网纹细胞外平周壁具网状增厚,微木化,纹孔条状,排列较整齐。

古籍考证

出自《本草经集注》①《唐本草》:“蔓荆,苗蔓生,故名蔓荆。生水滨。叶似杏叶而细,茎长丈余,花红白色。今人误以小荆为蔓荆,遂将蔓荆子为牡荆子也。” ②《蜀本草》:“《图经》云: 蔓荆,蔓生水滨,苗叶蔓延,春因旧枝而生小叶,五月叶成如杏叶。六月有花,浅红色,蕊黄。九月有实,黑斑,大如梧子而虚轻。冬则叶雕。” ③《本草图经》: “蔓荆, 旧不载所出州土,今近京及秦、陇、阴、越州多有之。苗茎高四尺,对节生枝,初春因旧枝而生。 叶类小楝,至夏盛茂。有花作穗,浅红色,蕊黄白色,花下有青萼。至秋结实,斑黑如梧子许大而轻虚,八月、九月采。一说作蔓生,故名蔓荆,而今所有,并非蔓也。 ④《纲目》: “蔓荆,其枝小弱如蔓,故曰蔓生。” ⑤《广雅疏证》: “蔓荆,倘是蔓生,则《本草》当入草部,今乃列之木部上品,阴非蔓生之物,《本草》木部有蜀椒,又有蔓椒,岂得谓椒蔓生哉。《唐注》以蔓生者为蔓荆,尤为乖谬也。”

化学成分

单叶蔓荆果实和叶含挥发油, 主要成分为莰烯 (Camphene)和蒎烯(Pinene),并含有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 A;果实中尚含牡荆子黄酮(Vitexicarpin),即紫花牡荆。素(Casticin)。蔓荆果实含少量(0.01%)蔓荆子碱(Vitricin)。果实含挥发油约0.16%,油中主成分为茨烯和蒎烯。此外,尚含黄荆素(5,3’-dihydroxy-3,6,7,4’- tetramethoayflavone,vitexicarpin,casticin)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及脂肪油约6.1%。种子含艾黄素(5-hydroxy-3,6,7,3’,4’-pentamethoayflavone,artemetin) 和黄荆素。

相关选方

①治头风:蔓荆子二升(末),酒一斗。绢袋盛.浸七宿,温服三合,日三。(《千金方》)
②治风寒侵目,肿痛出泪,涩胀羞明:蔓荆子三钱,荆芥、白蒺藜各二钱,柴胡、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③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黄芪、人参各一两,炙甘草八钱,蔓荆子二钱半,黄柏三钱(酒拌炒四遍),白芍药三钱。上嚼咀,每服三、五钱,水煎。(《兰室秘藏》蔓荆子汤)

原生形态

①单叶蔓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有香气。幼枝4方形,密生细柔毛,者枝渐变圆,毛渐脱落。单叶,叶柄长5~18毫米;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疏生短柔毛和腺点,下面白色,密生短柔毛和腺点,侧脉约8对。 圆锥花序顶生,长2~12厘米;花萼钟形,先端具5短刺,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萼筒长约4毫米;花冠淡紫色,5裂,中间1裂片最大,下半有毛:雄蕊4,伸出花冠管外,花药个字形分叉;子房球形,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2裂。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大部为增大的宿存花萼所包围。花期7月。果期9月。生长海滨、沙滩、湖畔等处。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等地。
②蔓荆(《本经》),又名:白背木耳(《岭南采药录》),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形态与单叶蔓荆相似,所异者叶通常为3小叶的复叶,在同一枝条的上部或下部有时为单叶;小叶无柄;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中间小叶通常比侧生的长约1/3,叶柄长1~3厘米,密被细绒毛。聚伞花序多数,相对排列成顶生圆锥花序。花期7月。果期11月。生长于平原草地、河滩和荒地上。分布我国沿海各省及云南、广西等地。
参考出处《本草经集注》,《唐本草》,《蜀本草》,《图经》,《本草图经》,《广雅疏证》,《本草》,《唐注》

药用价值

功效分类

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功效主治

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病,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乌头、石膏。” ②《医学启源》: “胃虚入不可服,恐生痰。” ③《本草经疏》: “头目痛不因风邪,而由于血虚有火者忌 ④《本草汇言》:“痿痹拘挛不由风湿之邪,而由于阳虚血涸筋衰者勿用也;寒疝脚气不由阴湿外感,而由于肝脾羸败者亦勿用也。”

用药配伍

配连翘:解表疏风;配菊花:入肝经,明目。配川芎:活血祛风;配人参:清肝明目。

炮制方法

炒蔓荆子: 筛净灰屑,除去残存萼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略喷清水,放凉。《雷公炮炙论》: “凡使蔓荆子,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时后蒸,从巳至未,出,晒干用。”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