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36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1 发现过程

1983年,印度一位病理学家与其副手发现,一只感染了某种病毒的鸡并未像人们预料的瘦骨嶙峋,反而胖了一圈,同时,它的肺及肾周边堆积了许多脂肪。该病理学家并将它命名为“SMAM-1病毒”,并告诉了印度著名减肥医生的儿子Nikhil Dhurandhar。Dhurandhar在多项动物试验(主要使用猎兔犬)后,展开对人体的研究,结果发现,20%的肥胖人群体内含有这一病毒的抗体,说明这些人已感染了这一病毒。
1994年,Nikhil Dhurandhar前往美国的康斯威星州大学继续博士后学习。因申请从印度进口该种病毒遭美国农业部拒绝,他决定研究美国肥胖人士是否感染这种病毒。经过多年研究,他虽未发现这种病毒,却发现了大多肥胖的宠物狗和主人有另一种叫adenovirus-36 (腺病毒-36)的病毒。

2 易感人群

超重人群和接触犬科动物的人当中的腺病毒-36感染率很高,有30%的肥胖者体内发现了腺病毒-36的存在,而只有11%的瘦人体内含有腺病毒-36,胖人感染这种病毒的可能性比瘦人高三倍。

3 传播途径

它能通过狗的咳嗽、喷嚏和接触人手传播。

4 相关研究

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
犬类腺病毒-36含有一种独特的基因,能令成年人体内的干细胞长成让人变得肥胖的脂肪细胞。
科研人员从胖人吸脂手术后的脂肪组织里抽取成人干细胞样本,把其中一半干细胞暴露在腺病毒-36下。。一周过后,大多数感染了腺病毒-36的干细胞长成了肥胖的细胞,而没有感染病毒的干细胞形态则保持不变。这个结论意味着,全球肥胖人群的扩大不仅仅是因为现代人缺乏锻炼和爱吃高热量的食品,还因为“胖病毒”(腺病毒-36)在作祟。
2010年9月,美国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感染腺病毒-36儿童的肥胖风险明显高于普通儿童。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以124名儿童和宠物犬为对象,研究了腺病毒-36与儿童肥胖的关联,这些儿童中有67人属于肥胖儿童。
调查结果表明,在67名肥胖儿童中,15人体内具有腺病毒-36的抗体;在不肥胖的57名儿童中,只有4人具有这种抗体。总体来看,对腺病毒-36检测呈阳性反应的儿童平均比呈阴性反应的儿童平均重50磅(1磅约合0.45公斤);在肥胖儿童中,对腺病毒-36检测呈阳性反应者也比呈阴性反应者平均重35磅。
此次在实验中发现,感染腺病毒-36的未成熟脂肪细胞发育和分化速度比正常情况下快很多。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腺病毒-36导致肥胖的机制,但还需要更多研究加以证实。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