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拟云芝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绒拟云芝子实体小,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纤孔菌属。菌盖无柄,半圆形,复瓦状生长,往往相互接连,1-2cm×1.5-3cm,厚0.2-0.6cm,黄褐色至红褐色,有细绒毛,常具辐射状皱纹及粗糙,边缘薄而锐。菌肉黄褐色,厚约1mm。
绒拟云芝菌管长1-5mm,色较菌肉深。管口初期污白色,圆形,渐呈褐色并齿裂,每毫米3-5个。刚毛体暗色,18-60μm×7.5-10μm。担子短棒状,具4小梗,9-12μm×4-5.2μm。孢子无色,宽椭圆形,厚壁,光滑,4-5.5μm×3.5-4μm。
绒拟云芝生于杨、柳及壳斗科等树木上。分布地区在河北、陕西、海南、广东、黑龙江、甘肃等。绒拟云芝属木腐菌,分解木质素的能力较强,传播蔓延很快。常侵害食用菌段木,尤其在段木接种后,长期潮湿、通风条件差的情况下容易生长此种菌。
菌丝体是绒拟云芝的营养体,是一种疏松状态的绵白色的物质,存在在土表或枯枝烂叶下面。它可以从土壤或其它有机物中吸收养分,营腐生生活。这些菌丝体彼此缠结在一起,吸收养分,不断发育生长,形成菌蕾,再经过生长伸出地面,成为新的绒拟云芝个体。

生长状况

绒拟云芝是腐生菌的一种,是林木的分解者。除了加工枯木的工作以外,这种菌还和针叶林木的根共生出菌根(即菌丝体和高等植物的根组成的共生体)。这种菌还常常落户于树木的新茎上,使其窒息。
绒拟云芝

绒拟云芝

绒拟云芝年幼时往往长成半球形,随着它们慢慢长大,菌盖逐渐展开,成为一把把光滑细嫩的伞。伞的内侧排列着许多放射状的薄片,称为菌褶,菌褶两面能够产生单细胞的棒状担子,担子产生孢子。
伞柄上常常会有环状的膜,也就是菌环。绒拟云芝的繁殖是靠担孢子进行的。担孢子成熟以后,会散落下来,如果散落的位置条件合适,就会萌发,成为菌丝体。菌丝体是蘑菇的营养体,是一种疏松状态的绵白色的物质,存在在土表或枯枝烂叶下面。
绒拟云芝所拥有的这种“化学武器”效力非凡,它甚至可以单独完成对一段枯木最初期的加工转化工作,使原本已经死亡的有机物质重新回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中去,使之再一次成为对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有用的物质。
绒拟云芝的纤维丝还和树根紧密地交错共生在一起。这种交错生长的根被称为菌根。利用菌根,绒拟云芝可以从树木那里获得营养,同时也为树木提供它们从落叶层中吸收上来的矿物盐。在加工转化着大部分已经死亡的有机物。

习性用途

生态习性: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经济用途:此菌水和乙醇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及小白鼠腺癌755有抑制作用。另外属木腐菌。

药用价值

药用真菌是指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类真菌,即在菌丝体、子实体、菌核或孢子中能生产诸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多糖、甙类、生物碱、甾醇类、黄酮类、抗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对疾病有预防、抑制或治疗作用的真菌。其中有一些种类不仅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还可以食用,为药食兼用真菌,广义的称为药食两用真菌或称药食兼用真菌。
小白鼠实验

小白鼠实验

对多种真菌多糖的抗癌活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如猪苓多糖、页、裂皱菌多糖、针裂蹄多糖等,发现这些真菌多糖对某种肿瘤有治疗作用,猴头菌多糖在临床治疗胃癌、食道癌方面有一定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绒拟云芝可降低小鼠整体的耗氧量,提高缺氧能力,其注射液能拮抗BaCl2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胰腺微循环。
绒拟云芝菌水和乙醇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及小白鼠腺癌755有抑制作用。另外属木腐菌

所属科目

非褶菌目属于多孔菌目的一科。本科真菌子实体多种形状,平伏、带菌盖,有柄或无柄,一年生或多年生,肉质、革质、木栓质或木质。菌肉通常无色或褐色。菌丝体有一体型、二体型和三体型。子实层生于菌管内。菌管通常位于子实体下面,一般是管状、齿状或迷路状,它们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有共同的管壁,有囊状体、刚毛、菌丝柱等不孕器官。担子棒状,有2~4个孢子。孢子有多种形状,无色到褐色,平滑。
绒拟云芝

绒拟云芝

绝大多数种类木生,少数地生。世界分布。依据子实体的外部特征(如子实体的形状、柄的有无、菌肉的颜色与质地、菌管与管口形状等)和内部结构,本科下分约105属。本科真菌如茯苓、猪苓、云芝等是常用的中草药(见药用真菌);灰树花、硫黄菌等可供食用(见食用菌)。有些种类如松根病菌可引起松树立木的严重病害;也有些种类可引起木材的白色腐朽和褐色腐朽。
非褶菌目属于非云芝属,该属植物子实体生于树上,薄革质,侧生或平伏而翻卷。菌盖半圆形至扇形,盖面有毛或光滑。生于各种阔叶树倒木或伐桩上,引起木材腐朽。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