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研究简史

1811年法国学者布拉克诺(Braconno)发现。
1823年由欧吉尔(Odier)从甲壳动物外壳中提取。

理化性质

一般通称:甲壳质,甲壳素,几丁质
英文名称:Chitin
化学名称:β-(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
分子式:(C 8H 13NO 5) n
性状:类白色无定形物质,无臭、无味。
溶解性:能溶于含8% 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或浓酸;不溶于水、稀酸、碱、乙醇或其它有机溶剂。
自然界中,甲壳质广泛在于低等植物菌类、虾、蟹、昆虫等甲壳动物的外壳、真菌的细胞壁等。
甲壳质的化学结构和 植物纤维素非常相似。都是六碳糖的 多聚体,分子量都在100万以上。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 葡萄糖,它是由300~2500个葡萄糖残基通过β-1,4糖甙链连接而成的聚合物。几丁质的基本单位是 乙酰葡萄糖胺,它是由1000~3000个乙酰葡萄糖胺残基通过1,4糖甙链相互连接而成聚合物。
分子量:甲壳质是高分子量物质,其分子量可达100万以上。分子量越高吸附能力越强,适合工业、环保领域应用。低分子量容易被人体吸收。分子量为7000左右的几丁聚糖,大约含30个左右的葡萄糖胺残基。
脱乙酰基纯度:几丁质经过脱乙酰基成为几丁聚糖。几丁质因为不溶于酸碱也不溶于水而不能被身体利用。脱乙酰基后可增加其溶解性因此可被身体吸收。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则称为壳聚糖。

分布

(1)节肢动物主要是甲壳纲,如虾、蟹等,含甲壳素高达58%~85%;其次是昆虫纲(如蝗、蝶、蚊、蝇、蚕等蛹壳等含甲壳素20%~60%)、多足纲(如马陆、蜈蚣等)、蛛形纲(如蜘蛛、蝎、蜱、螨等,甲壳素含量达4%~22%)。
(2)软体动物主要包括双神经纲(如石鳖)、腹足纲(如鲍、蜗牛)、掘足纲(如角贝)、瓣鳃纲(如牡砺)、头足纲(如乌贼、鹦鹉螺)等,甲壳素含量达3%~26%。
(3)环节动物包括原环虫纲(如角窝虫)、毛足纲(如沙蚕、蚯蚓)和蛭纲(如蚂蝗)三纲,有的含甲壳素极少,而有的则高达20%~38%;
(4)原生动物简称原虫,是单细胞动物,包括 鞭毛虫纲(如锥体虫)、肉足虫纲(如变形虫)、 孢子虫纲(如疟原虫)、纤毛虫纲(如草履虫)等,含甲壳素较少。
(5)腔肠动物包括水螅虫纲(中水螅、简螅等)、钵水母纲(如海月水母、海蛰、霞水母等)和珊瑚虫纲等,一般含甲壳素很少,但有的也能达3%~30%。
(6)海藻主要是绿藻,含少量甲壳素。
(7)真菌包括子囊菌、担子菌、藻菌等,含甲壳素从微量到45%不等,只有少数真菌如Olm ycetes和Triohamycetes不含甲壳素。
(8)其他动物的关节、蹄、足的坚硬部分,以及动物肌肉与骨接合处均有甲壳素存在。除此之外,在植物中也发现低聚的甲壳素或壳聚糖,一种情况是 植物细胞壁受到病原体侵袭时,一些细胞壁中的 多糖降解为有 生物活性的寡糖,其中就有甲壳六糖,典型的例子是树干受伤后,在其伤口愈合处发现了甲壳六糖;另一种情况是根瘤菌产生的脂寡糖,也是甲壳四糖、甲壳五糖和甲壳六糖。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