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瑜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介绍

王若瑜《反长安》剧照 王若瑜《反长安》剧照
王若瑜,八岁随养父陈玉亭学戏,改名陈素真,同年拜孙建德为师学青衣,艺宗祥符调。十岁登台,为豫剧第一代女演员。凭着自身的才艺创造新腔,把一部“送客戏”《三上轿》唱成“留客戏”,在当时影响深远,在民间流传“卸了牲口卖了套,也要看看狗妞的《三上轿》”的顺口溜。16岁被观众誉为“河南梅兰芳”,17岁加入樊粹庭先生组建的豫声剧社,靠三部“樊戏”赢得“豫剧皇后”的桂冠,22岁在西安又获“梆子大王”称号。1936年上海百代公司为其灌制10张唱片,成为豫剧灌制唱片第一人,同年病嗓。1937年赴京学艺,同年与樊粹庭合办狮吼剧团。

作品

此后,她开始在唱腔、表演、化妆、服装等方面进行革新,开创了豫剧的水袖功、辫子功、扇子功、闪身、搓步等,从而丰富了豫剧的表演手段,期间演出了樊先生编的《三拂袖》、《霄壤恨》、《女贞花》、《涤耻血》、《柳绿云》、《凌云志》、《义烈风》、《克敌荣归》等新戏。 陈素真的唱腔古朴典雅,含蓄俏丽,表演细腻传神,规范讲究 身段优美、行动如飘,被专家亲切称为“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她的晚年常演剧目有《宇宙锋》、《梵王宫》、和《拾玉镯》等。陈素真从艺66年,积一身绝技,文武生旦不挡,唱念做打俱佳。“艺不惊人死不休”被其奉为座右铭。她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开创了豫剧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形成独具一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陈派”艺术,成为豫剧祥符调卓有成就的代表、集大成者。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