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寿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已取得的学术成就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长江流域中的鲇形目鱼类进行了应用基础和开发研究工作,内容涉及年龄与生长、食性、繁殖、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生殖的神经内分泌调控、人工繁殖、性别决定与分化等领域。对大鳍鳠和粗唇鮠的生物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获得该鱼人工繁殖的成功。提出以新型鱼类催产剂取代类似物加脑垂体的方法诱导经济鲇鱼人工繁殖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实际应用。在南方鲇、长吻鮠的苗种生产和养殖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主要以重要养殖鱼类罗非鱼和南方鲇为研究对象,从事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和生长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在芳香化酶的表达调控、减数分裂的控制、生长激素及其受体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基因

1、从硬骨鱼类克隆了一系列在性别决定通路上起重要作用的基因,首次提出转录因子通过调控芳香化酶的表达、控制雌激素水平而影响鱼类性分化方向的假说,并用离体和在体研究加以证明( Molecular Endocrinology 为阐明脊椎动物尤其是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2007BBRC),2004,第一作者;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JOE)2007aFBP 2009,通讯作者

2、从罗非鱼等硬骨鱼类克隆了类固醇合成途径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关键酶 P450c17a-II,发现它才是真正参与鱼类配子成熟诱导激素合成的酶,进一步阐明了鱼类类固醇合成途径和分子机制,并提出它可能与早期减数分裂调控相关( Endocrinology 2007,指导博士生完成,排名第二; BBRC 2007,同等贡献作者)。此外,还克隆了罗非鱼和南方鲇生殖细胞和减数分裂的多种分子标记,为阐明鱼类减数分裂调控机制及其在脊椎动物的演化趋势奠定了基础。

基因编码

3、提出硬骨鱼类普遍具有不同基因编码的两种GHR( JME 2006,同等贡献作者)、PRLR( JOE 2007b,通讯作者)和三种IGF( BBRC 2008,第一作者)的假说并加以证实,提出在鱼类性腺中可能存在特有的“GH/GHR/IGF-3”轴以解释鱼类性腺生长既依赖于身体生长又独立于身体生长的分子机制;此外还克隆了多种转录因子( BBRC ,2002,2004;2006,第一作者)和类固醇合成酶的复制基因( JME 20032005,同等贡献作者),开辟了鱼类生殖和生长研究的新领域。

课题

近5年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11篇,同等贡献作者3篇。论文被他引200余次,单篇他引最高37次。近年来5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发言,现为多种国内外学术杂志特约审稿人。主持863项目和973子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重点项目和省市课题5项。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