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概念

猪丹毒-病猪的颈部背部皮肤大面积瘀血。

致病原因

①圈舍肮脏潮湿。
②饲料湿喂,尤其是如果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病原的繁殖。
③引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④摄入粪便。
⑤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⑥温度突变、夏季高温。
⑦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⑧突然更换日粮。
⑨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
⑩病毒感染 - 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
⑾栖息区垫有稻草的猪舍更易发生,因为丹毒杆菌可在稻草中存活。

病原

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本菌为平直或微弯纤细小杆菌,大小为0.2~0.4微米×0.8~2.5微米。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病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中,多呈长丝状,有时很细。本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59天,毒力仍然强大。露天放置2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米231天的病猪尸体,12.5%食盐处理并冷藏于4℃148天的猪肉中,都可以分离到猪丹毒杆菌。在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l%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5%碳酸中很快死亡。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肉汤培养物于50℃经12~20分钟,70℃5分钟即可杀死。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而进入肠道。

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的1天,长的7天。

急性型

此型常见,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病猪精神不振、高烧不退;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褪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内死亡。 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时,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一天。

亚急性型(疹块型)

病较轻,头一两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一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以至旬余,病猪自行康复。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1-2周。

慢性型

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的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几种。
慢性关节炎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腕、跗关节较膝、髋关节最为常见)的炎性肿胀,病腿僵硬、疼痛。以后急性症状消失,而以关节变形为主,呈现一肢或两肢的破行或卧地不起。病猪食欲正常,但生长缓慢,体质虚弱,消瘦。病程数周或数月。
慢性心内膜炎型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喜卧,厌走动,强使行走,则举止缓慢,全身摇晃。听诊心脏有杂音,心跳加速、亢进,心律不齐,呼吸急促。此种病猪不能治愈,通常由于心脏麻痹突然倒地死亡。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至数月。
慢性型的猪丹毒有时形成皮肤坏死。常发生于背、肩、耳、蹄和尾等部。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色黑、干硬、似皮革。逐渐与其下层新生组织分离,犹如一层甲壳。坏死区有时范围很大,可以占整个背部皮肤;有时可在部分耳壳、尾巴、末梢、各蹄壳发生坏死。约经2~3个月坏死皮肤脱落,遗留一片无毛、色淡的疤痕而愈。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复杂,病程延长。

病理变化

(1)急性型胃底及幽门部勃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小点出血;整个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脾肿大(图1),呈典型的败血脾;肾淤血、肿大,有“大紫肾”(图2)之称;淋巴结充血、肿大(图3),切面外翻,多汁,肺脏淤血、水肿(图4)。
(2)亚急性型 充血斑中心可因水肿压迫呈苍白色。
(3)慢性型 ①心内膜炎:在心脏可见到疵状心内膜炎的病变二尖瓣主动脉瓣出现菜花样增生物(图5、图6)。②关节炎:关
图2 大紫肾 图2 大紫肾
节肿胀,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蓄积。
图5 心瓣膜增生 图5 心瓣膜增生
图1 脾充血肿大 图1 脾充血肿大
图3 肾与淋巴结病变 图3 肾与淋巴结病变
图4 肺脏淤血、水肿 图4 肺脏淤血、水肿
图6 心脏瓣膜上菜花样增生物 图6 心脏瓣膜上菜花样增生物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试验室分离鉴定病原进行诊断。这种病原很容易培养。血清学试验结果只能说明患猪接触过病原,不足以当作确诊依据,必须间隔14天作两次血清学试验,如果结果都是滴度升高,才可以用来辅助诊断。

预防

1、猪丹毒其实并不可怕,只是复杂了,积极治疗,治愈率还是较高的。将个别发病只猪隔离,同群猪拌料用药。在发病后24小时-36小时内治疗,疗效理想。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头孢类(头孢噻呋钠)。对该细菌应一次性给予足够药量,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病猪只隔离,注射阿莫西林2克/50公斤体重+清开灵注射液20毫升/50公斤体重,每天一次,直至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后48小时,药量和疗程一定要足够,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同群猪用清开灵颗粒1公斤/吨料、70%水溶性阿莫西林800克/吨料,拌料治疗,连用3天-5天。
2、如果生长猪群不断发病,则有必要采取免疫接种,选用二联苗或三联苗,8周龄一次,10周龄-12周龄最好再来一次。防母源抗体干扰,一般8周以前不做免疫接种。
3、疫病流行期间,预防性投药,全群用清开灵颗粒1公斤/吨料、70%水溶性阿莫西林600克/吨料,均匀拌料,连用5天。
4、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和通风干燥,避免高温高湿,加强定期消毒。
5、加强饲养管理,屠宰厂、交通运输、农贸市场检疫工作,对购入新猪隔离观察21天,对圈、用具定期消毒。发生疫情隔离治疗、消毒。未发病猪用青霉素注射,每日二次,3-4天为止,加强免疫。
6、预防免疫,种公、母猪每年春秋两次进行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免疫。育肥猪60日龄时进行一次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或猪三联苗免疫一次即可。

治疗措施

母猪、仔猪治疗

红斑丹毒丝菌对青霉素非常敏感。急性病例可用速效青霉素治疗,一天两次,连续三天。或者也可以采用长效青霉素(需注意该剂型的药效持续时间),一次性治疗,覆盖48小时,之后也可再来一次。
用药方式采用肌肉注射,每10公斤体重1ml(300,000iu/ml);也可在饲料中添加200g/吨青霉素V,连续10~14天。这种方式不仅作为预防性用药非常有效,还可以在大范围爆发的情况下作治疗之用。四环素也有效果。

断奶猪、生长猪治疗

本病首选治疗药物为青霉素,药效快。如果患畜为急性发病,应采用短效青霉素每日注射两次,持续四天。如非急性发病,可采用长效青霉素。临床上用药24小时后病畜即可恢复正常。
如果病猪数目较多,则有必要对易感群体进行全群注射治疗。可先采用饮水用药,再继以饲料用药。在饲料中添加青霉素V 200g/吨或四环素500g/吨。青霉素V还可以用在疾病即将爆发时作预防性投药。
如果肥育猪当中有个别病例出现,则应在不同批次之间对圈舍进行清洗消毒。
如果生长猪群不断发病,则有必要采取免疫接种,8周龄一次,最好10~12周龄再来一次。一般8周以前不作免疫接种,因为母源抗体会影响接种效果。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其他家畜和禽类包括也有病例报告。人也可以感染本病,称为类丹毒。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约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此菌。病猪、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排出菌体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本病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蝇、虱、蝉等吸血昆虫传播。屠宰场、加工场的废料、废水,食堂的残羹,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肉粉等)喂猪常常引起发病。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得最盛。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