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临床表现

出生时即有呼吸困难,呼气性喉鸣或嘀咕,胸骨及季肋下部凹陷,鼻翼煽动,呼吸快速,低体温,多数婴儿呈紫绀,胸部听诊见呼吸音低,偶有细小湿罗音,血压可降低,肢体轻度水肿,尿量排出减少。随疾病的发展,吸气时前胸壁内陷更为明显,呼气时胸骨抬起,紫绀加重,体温下降,肌张力降低,水肿加重。患者的多数症状是与窒息有关,严重时可抑制呼吸中枢,产生呼吸停顿。胸部X线摄片示弥漫性网状颗粒状阴影,肺透光度降低。血液气体分析可见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呼吸性酸中毒,甚至因缺氧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肺泡—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增加,肺顺应性下降。
尸解可见肺脏重,呈肝样,缺乏空气,终末支气管及肺泡管扩张,可有均匀的透明样膜,肺毛细血管充血,肺出血。肺泡上皮细胞有损害,基底膜连续性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减少,故有肺不张、肺顺应性降低。

发病原因

本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仍不清楚。有以下三个理论:一,肺或血液中纤维蛋白溶酶系统的改变,有胞浆素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的抑制物存在,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或改变,增加肺泡表面张力,从而降低肺顺应性,导致肺不张,窒息,肺血管收缩,进一步降低肺血流量,阻碍肺代谢和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三、原发性缺陷是肺灌流低下,这是由于宫内窒息而增加肺血管阻力,使血液未能通过肺脏而直接经卵圆孔及动脉导管而流入周围动脉。肺缺血损害肺泡上皮细胞,减少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临床上当促进肺小动脉扩张,增加肺有效血流量后,气体交换和临床症状好转。

预防

为预防新生儿发生本综合征,首先应防止孕妇发生缺氧,低血压和酸中毒。新生 儿应予特别护理,密切观察心肺功能,补充葡萄糖液,给予吸氧,纠正酸中毒等,从而加强 心肌收缩力,使肺小动脉扩张,并减轻脑损害。

治疗方式

本病多见于早产儿,产母患有贫血、糖尿病、妊高征、或剖宫产婴儿。如延误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常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主要有以下治疗方式:
①氧疗及人工通气;
②保持中性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
③支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④防治感染、处理并发症、纠正酸中毒;
⑤维护心功能、改善脑水肿、抗惊厥;
⑥加强护理与监护。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