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突骨折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外科解剖

牙槽突是支持和保护牙齿的骨组织,分为上颌和下颌牙槽突,由骨松质构成,容易吸收和改建。上颌牙槽突与鼻腔底和上颌窦底相毗邻,下颌骨较为坚厚,其牙槽突也较上颌牙槽突牢固,仅切牙区和尖牙区牙槽突内外板较薄。

骨折分类

可分为上颌牙槽突骨折、下颌牙槽突骨折。

骨折原因

牙槽突骨折主要由外力打击、撞击和跌倒所致。

骨折诊断

牙槽突骨折诊断不难,病史结合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1.病史
向病人或其他目击者了解致伤力的性质、大小和方向等
2.临床表现
牙槽突骨折可以是线型的,也可以是粉碎性的,有时为单纯的外骨板或内骨板折断,有时是一段牙槽骨完全折断。常伴有牙齿损伤(牙折或牙脱位),以及软组织撕裂。摇动伤区1个牙时,骨折牙槽段上几个牙整体移动,可致咬合关系错乱。
3、影像学检查
(1)平片 曲面断层片因颈椎重叠影像的遮挡,有时会干扰诊断,最好加拍体腔片,可放大显示牙槽突局部骨折。
(2)CT CT可以很好显示牙槽突骨折的具体细节。

骨折治疗

牙槽突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复位和固定。具体方法是在局麻下,手法复位骨折块,同时复位移位和脱位的牙齿。复位后即行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固定方法应根据伤情选用,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钢丝结扎固定 单纯线状牙槽骨骨折,损伤范围小且无明显移位者,可用钢丝作简单的牙间结扎固定。用一根长结扎丝围绕损伤牙及两侧23个健康牙作环绕结扎,再用短结扎丝在每两个牙之间作垂直结扎。
2.牙弓夹板固定 适用于损伤范围较大,骨折有移位的情况。将牙弓夹板弯成与局部牙弓一致的弧形,与每个牙面紧贴。然后用直径0.25mm的不锈钢丝结扎,将每个牙与夹板结扎固定在一起。也可用尼龙丝结扎,加复合树脂于尼龙丝周围,粘结后形成牙弓夹板固定。还可以用正畸托槽粘结固定。
3.腭托金属丝弓杠夹板弹力牵引 发生在上颌前磨牙或磨牙区的牙槽突骨折,骨折段向腭侧移位,手法复位不成功时,可用自凝塑料制成带卡环的腭托,再用卡环丝制成由腭侧通过牙缝隙至颊侧的弓杠形并粘固于腭托上。在移位骨折段的牙上用钢丝结扎并弯成小钩,然后用小橡皮圈挂于金属弓杠上,作弹力牵引复位和固定。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根据损伤情况酌情使用抗生素。术后进软食,保持口腔卫生。检查骨折区域牙齿牙神经损伤情况。术后4-6周复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拆除固定装置。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