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池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奇特

洪范池奇特之处有二。其一是“洪范浮金”,为古东阿八大景之一。游人掷硬币于池中,上涌的泉水使硬币飘摇旋转而不沉下,日照其上,金光闪闪,呈现出浮光耀金之奇观。明代嘉靖进士何海晏有《洪范浮金》一首:“方池十丈水之浔,洪范锡名称到今。戏掷一钱清沏底,随波荡漾似浮金。(此处的锡读作cì,通“赐”)”其二是“不以旱涝而消长”,即旱涝如一,水位不受旱涝的影响,始终如此;不以“冬夏而变温”,即长年如一,池水是恒温,长年17℃,所以冬温夏凉。冬天你会看到池水热气腾腾,一片雾气,用手一拭热乎乎的。夏天则寒入肌骨,清人心脾。池周筑以护身石栏,由栏板和立柱扣结而成。柱头立雕石狮、盖钮等饰物,栏板浮雕花卉,池底有震海犼一个。

泉水

龙池里的水从南面的一青石龙头中流出,水质优良,含有锶、锂、锗、偏硅酸等20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水自池的外壁的石雕龙头中涌出,跃入2米见方的水池中,泉水绕匝池一周,汇入狼溪河。此水为高级营养滋补品--阿胶的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在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和后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药学大词典》(1935年版,第778页)阿胶条载:“按古法先取狼溪河水以浸泡黑驴皮,后取阿井水熬胶。考狼溪河水源于洪范泉,其性阳,阿井水发源于济水,其性阴,取其阴阳相配之意。”故洪范泉水为全国唯一传统熬制阿胶用水。

旅游指南

洪范池又名“龙池”,位于平阴县城西南部洪范池镇,是济南西部最著名的泉池。池名源于《尚书·洪范》篇。据道光十八年《重修洪范池碑记》载:金代“村人因祷雨辄应,建龙祠于池北,故又号龙池。”
泉池南侧外壁上,镌行书“龙池”二字,字下有一青石雕刻的龙头,从池壁探出,泉水自龙头口中涌溢而出,却不显喷涌之状,水面清澈平稳如镜,四季长流不息。清人杨士元曾题联曰: “常将池影映天地,不以消长随春秋。”
由于泉水上涌而富有浮力,将硬币投放水面上,久久不会下沉,“洪范浮金”便成为当地著名的景观之一。洪范池水质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温馨提示

门票:20元(洪范池)
地址:济南平阴县洪范镇
交通:
(1)济南市区驾车沿220省道——西南方向前行——过长清、平阴县城沿东阿镇东南方向行驶即到。
(2)济南长途汽车总站乘坐济南——平阴长途汽车(约40分钟一班,票价22元)。车程约3小时。平阴长途汽车换乘至洪范镇乡镇客车(约一小时一班,车程约1小时;票价7元)在洪范镇镇政府门?谙鲁担?闲?500米右转到达洪范池公园。

人物

帝王之师于慎行

五世祖于慎行
明朝万历皇帝的老师于慎行“文学为一时之冠”,家乡平阴在他的心目中是“树动三秋色,泉飞万壑音”的山水图景。那里群峰列峙,而山山有泉,洪范泉水就时刻流淌在他的心中……
平阴东阿为春秋谷城旧地,奇山秀水,浮清展翠。“岱岳西来如万马,千峰去气总相迎”,生长在这里的于慎行(1545年—1607年),把家乡的群山比喻为万马奔腾,这里山山有泉,位列济南九大泉群之一的洪范泉群即发源于此。洪范池是济南西部最著名的泉池,有“山水画廊”、“齐鲁泉乡”的美誉,池名源于《尚书·洪范》篇,原意为“大而有常”,洪范泉水宛转流入狼溪河,当地的阿胶即是用此水浸驴皮熬制而成的。

罢官

三次罢官的于慎行
于慎行字可远,又字无垢,官至明朝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明隆庆二年(1568年),23岁的于慎行中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充日讲官。少年得志的于慎行看似官运亨通,其实则不然,纵
观其40年仕途,曾三次罢官,二十二年赋闲在家,最长的一次长达十七年。
明万历六年(1578年),首辅张居正在全国实行改革,此前一年张居正父亲病逝,按明朝丁忧制度,张居正须解职守制三年。由于担心改革和自己的命运,张居正不想在家守制,便向门生故吏暗示向朝廷为其提出“夺情”。获准后,举朝哗然,许多朝臣强烈反对。于慎行的仕途与张居正的器重和提携有很大关系,此时,于慎行没有知恩图报,反而反对张居正的做法。御史刘台首先起来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入狱,众人避之唯恐不及,于慎行却前往牢房探望。张居正当面质问于慎行:“子吾所厚,亦为此耶?”于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随后,于慎行以有病为由提出辞职,回到了家乡,赋闲五年。

恢复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逝世,于慎行得以官复原职。张居正生前树敌甚多,死后遭人弹劾。万历皇帝命刑部侍郎丘橓查抄张居正的老家。于慎行本可袖手旁观,但是非分明的他为张居正“说情”:“江陵殚精毕智,勤劳于国家,阴祸机深,结怨于上下。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也。”
他还嘱托丘橓对张居正的八十老母及其幼子给予照顾:“居正母老,诸子覆朝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万历十四年(1586年),于慎行已升为礼部右侍郎,三年后改吏部左侍郎,负责辅导太子,很快又晋升礼部尚书,一跃成为社稷重臣。
于慎行第二次遭罢官在万历十八年(1590年),万历皇帝宠爱的郑妃想把次子(郑妃之子)立为太子,废长立幼自然遭到大臣的反对,于是皇帝决定推迟立太子,以此向朝臣对抗。于慎行上疏请求“早建东宫”,皇帝放风说,皇长子年幼,想等他十五岁再说。显然,皇帝对于慎行的意见已经不耐烦了。于慎行没有退缩,这年冬天他上第二疏请立太子,惹恼了万历,受到皇帝的诘责。于慎行毫不畏惧,次日上疏,依然请早立太子,并说:“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
于慎行讲学图
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这无异于以辞职要挟皇帝,但皇帝并没有批准,而是希望此事不了了之。此后,于慎行接连上疏极谏,累十余疏,终于触怒了皇帝,“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不仅于慎行受罚,礼部的其他官员也受了连累。但皇帝仍没有罢于慎行的官,给老师留足了面子。恰在此时,山东乡试泄题事发,皇帝大怒。作为礼部尚书,于慎行引咎辞职,皇帝依然不准,此后他又以身体有病乞休,被皇帝再次拒绝。在三次上疏后,于慎行请辞终获皇帝批准。就这样,于慎行在为官九年后,再次回到家乡。这次一待就是十七年。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廷推阁臣七人,公为首。乃被命以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辅政”。此时复官的于慎行疾病缠身,“力疾赴召,朝见不能成礼”。于慎行自知不久于人世,不能忘怀他不成器的学生万历皇帝,遂向皇帝草呈遗疏,希望皇帝能够“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在回到京城十三天后,于慎行就去世了,终年63岁。

游览

留恋池泉纵游山水
当年,于慎行回到家乡,郁闷的心情顿时变得无比轻松,洪范诸泉汇聚而成的狼溪河水从他的府前缓缓流过,更让他乐而忘忧。他以耕读田园、优游山水、潜心著述为己事,写诗道:“向来多远梦,从此闭重关。不似终南路,依栖慕世间。”他另筑居所,并惬意地写道:“归来四壁故依然,卜筑桃源别有天。种树新移彭泽柳,买山旧赐水衡钱。”于慎行为人厚道素有人望,里居期间,京城同僚及四方官员过东阿者,无不造庐请谒。同僚中交往深密者有沈鲤、朱可大、冯琦、贾石葵、叶向高、邢侗、萧萧太享等十余人,《于慎行年谱》云
:“惟与亲友平生置觞荤五七品,园池之外,纵游山水;荷蓑笠,行钓于城南。”
洪范九泉之一的东流泉因和于氏家族的特殊关系而备受于慎行的喜爱。东流泉水极盛,是洪范池泉群中涌水量最大的一泉,于慎行的外公、明代中丞刘隅曾在此建书院,所以又名“书院泉”。于慎行的父亲于玭也曾在东流书院读书,并很得刘隅赏识,刘隅不顾门弟的悬殊和家人的反对,将自己的侄女下嫁于玭(即为于慎行的生母),后生四子皆为名士。东流书院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于慎行和他的朋友时常携手来游,流连忘返,唱和往来,留下了大量诗篇。
于慎行的诗:“风雷鸣丹谷,林亭依翠岑。一樽今日酒,千里故人心。树动三秋色,泉飞万壑音。夜凉横吹起,欲听水龙吟。”至今仍有泉畔石碑为证。因喜好洪范山水,于慎行的父兄子侄等都曾在这里构筑别墅,会四方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描写洪范山水的好文章,于慎行有诗叹曰:“桃花落尽武陵溪,碧草芊芊岸柳齐。洞口主人今不在,青山如画鸟空啼。”家乡山水处处留下了于慎行的足迹,“谷邑八景”之一的“扈泉涌碧”和云翠山上的“天柱峰”等皆因他的题词而平添了一份荣耀和厚重。

故事

说到于慎行的书法,还有一个小故事:他在京充日讲官时,一次讲课完毕,皇太子拿出御藏书画,令众讲官赋诗题字。于慎行不善书,诗成后请人代题,并以实相奏。太子嘉其诚,当即御书“责难陈善”赐之。慎行为感“钦洒宸翰”,即赋《钦赐责难陈善》诗答谢。于慎行的书法虽一般,但因为敬重他的学问人品,人们皆以拥有为荣。于慎行把乡居时作的大量游记专门辑为《东游记》,他说:“其游与若士为偶,左手操杯,右手操管,其止恒饮,其醉恒歌。”他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由此可见。
山居谢客左图右史
数十年遁居乡野,于慎行不仅“偃仰溪山,留连景物”,而且展其所长,努力写作,著书立说。他的学生郭应
于林-于氏前茔
宠说:“吾师文定于先生,山居谢客,左图右史,翻阅恒至丙夜不休。”当时,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于慎行对时局和国家前途看得比别人更清楚,但万历皇帝“非改过之君”,于慎行“欲言不语,欲默不能,不得已而著书于庐”,以期把自己总结的治国良策和历史经验传诸后人。这期间于慎行完成了史学著作《读史漫录》、《谷山笔尘》等,其中《谷山笔尘》在史学价值上可与《资治通鉴》相媲美。
于慎行去世后,万历皇帝敕建陵园于洪范池,以报师恩,并亲赐白皮松代为老师守墓。至今还有40余株白皮松存活于世。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