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卫华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个人履历

汪卫华,男,安徽宁国人,1993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博士学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生导师,1994年至1997年先后在德国Gottingen大学、柏林Hahn-Mitner所作博士后和洪堡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教育督导。199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4年、2007年、2010年三期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非晶、纳米材料的探索及形成规律研究;
2.非晶、纳米材料的结构及极端条件下的物理性能;
3、非晶态物理;
4.高压下的非平衡相变及亚稳材料的合成;
5.新材料的在微重力及空间条件下的制备形成规律研究;
6.非晶合金的结构及变形机理。

主要工作及成果

主要从事新型大块非晶、纳米材料及其它亚稳材料在高压、微重力等极端条件下的制备、结构、物性研究。研制出多种具有不同优异性能的,厘米级的大块非晶合金等亚稳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它们的微结构及物理性能。建立了一些有自己特色的制备和研究亚稳材料的方法。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B, Applied Physical Letters等上发表科研论文300多篇,在Advanced Materials, Prog. Mater. Sci., Mater. Sci. Eng. R,J. Appl. Phys.等上发表邀请综述性文章5篇,SCI引用超过7000次。近年来,国际会议邀请报告20多次。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曾获得周培源物理奖,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8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99年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0年国家发明二等奖,两次入选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培养的学生3人获得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2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5人获得过德国洪堡奖学金, 1人获得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 1人获得日本JSPS奖学金, 1人获德国和瑞士政府的"爱因斯坦"奖, 1人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本研究组也是国内空间材料研究任务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在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神州号飞船应用任务中做出了贡献。

研究课题及展望

块状非晶和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性能优异,应用潜力巨大。近年来非晶、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有很大的突破,发现了一系列三维大块体非晶、纳米合金系。它们的特殊原子、电子结构为深入研究凝聚态物理的许多基本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和途径,也为系统、深入和精确地研究亚稳物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能提供了可能。在高压、极低温、微重力等极端条件下这些新材料可能表现出反常相变或特殊性能。对这些新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研究将加深、拓展对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构、宏观物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德合作项目,863项目等。和国外相关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