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浚鑫科技有限公司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浚鑫控股公司下属浚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公司地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江阴市工业园,离上海2小时车程,主要产品是高质量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包括发电、照明、街灯、国防和海事。浚鑫目前有900名员工。作为对快速发展的太阳能产业的回应
江阴浚鑫科技有限公司

江阴浚鑫科技有限公司

,浚鑫从国外进口了一批设备,形成四条生产线,总计产出100MW。未来浚鑫还将扩展,因此预留了一百万平方英尺的土地(包括厂房、办公室和仓库)。随着对绿色能源的持续需求和各国政府对绿色能源促进措施的加大,浚鑫必将因其杰出的产品质量、无尽的扩展前景和低廉的制造成本而保持行业内领先的地位。
江阴浚鑫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和组件的制造商和销售商,公司设计、生产和销售高性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荣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水平位于国内同行前列。

发展

浚鑫科技始终把追求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作为企业和谐奋进务实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实现浚鑫科技的规划发展目标;坚持创新改革,保持员工的激情和团队的活力。树立“造物先造人”的管理理念,努力打造绿色的、环保的、健康的、青春的一个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企业发展平台。
展望未来,浚鑫人将继续奉行“高效、诚信、和谐、创新”的企业精神,继续坚持“采无限光芒,谱绿色篇章”的企业使命,在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公司愿与国内外各界朋友和同仁建立更加广泛的合作,为中国光伏事业的不断腾飞,做出新的贡献。
江阴浚鑫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著名的光伏太阳能发电产品和组件的制造商和销售商,具有硅片切割、光伏太阳能生产、光伏组件等多元化生产经营能力。浚鑫科技是江阴市最早一家从事太阳能光电领域的企业,又是江阴市唯一一家从硅片切割、到电池片生产、到组件生产、到组件终端供应的企业,同时也是“江阴板块”中唯一一家清洁能源上市公司。
公司以迅速的创新发展为机制,形成了独特的浚鑫创新精神。2005年12月第一条25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通线成功,2006年浚鑫太阳能电池和组件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实现了从投产到生产的短时间跨越奇迹,进入高产出、高效率的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体制中。2007年,公司电池片产能增加到50MW,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人民币。同时,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硅片切割业务也纳入到公司整体价值链中来。公司电池片产能达到100MW,组件产能达到75兆瓦。从常州往江阴的老公路边,静静伫立
江阴浚鑫科技有限公司

江阴浚鑫科技有限公司

着江阴浚鑫科技有限公司。工厂里安静而有序,丝毫看不出这个行业热火朝天增资扩产的模样,只有厂区主干道上用于路灯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组,提示出企业正位于一个风口浪尖的光伏产业。  只做最擅长的事
2004年成立的浚鑫科技,最初涉及光伏产业链的就是太阳能电池片,而后拓展到后端组件生产和光伏工程,2007年在伦敦上市,始终保持着业务的单纯性,并未曾向更上游的硅料加工拓展。浚鑫科技拥有1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和50兆瓦的组件生产能力;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60%,净利润的增长高达252%。
而这个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正致力于打通产业链的宏图伟业,从硅材料加工,硅棒拉伸,硅片切割,电池制造,组件集成到系统安装,被称作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当然硅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产业模式并不会因此改变。
这种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已经在光伏产业内被挪威和日本的企业证明过成功,其最大的好处,是更接近源头的原料供应,以缓解行业两头在外所受到的挤压和制约。不过,CEO盖力进并不打算走这条路。“我们只做自己有优势的事情。”他说。因为,产业链上游“一哄而上”的企业太多了,已经有超过30家企业投产硅料加工以及多晶料浇铸和单晶棒成型拉棒。这些企业未来产能即使只兑现一半,其供应量也超过下游太阳能电池片企业需求的一倍。
“不需要花这么大的投资,现在有足够的供应商可以选择。”盖力进说,更重要的是,竞争激烈长期必然带来竞相降价。据了解,上游硅片的价格一直呈下跌趋势,10月5日市场采购价格还在58元人民币,到10月15日已经下降到51元,下降幅度超过了10%,平均每天下降价格都在0.5元~1元之间。这样的降价幅度和速度,已经让浚鑫科技的存货体系发生改变,只“囤积”不超过两天的硅料,材料紧张的时候存货周期至少超过10天。
事实上,浚鑫科技同样站在激烈竞争的风口浪尖。其最核心的太阳能电池片研发和生产是整条产业链中进入瓶颈较高,但利润也相对较高的部分,因此行业龙头企业多集中在此。盖力进曾经长期在无锡小天鹅服务,被家电行业惨烈竞争洗礼多年,那种激烈程度不是光伏产业可以想见的。正因为有此经验,盖力进相信市场最终的决定权应该在消费者而不是原材料——光伏产业也不例外。而向产业链下游的市场销售端拓展,既是盖力进擅长的,更是浚鑫科技应该前往的方向。
到最终市场去
最大的市场在欧洲
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欧盟一直努力将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提升到12%。那里也成为资本协助下产能急剧扩张的中国光伏产业争夺的焦点。尤其是德国,2004年,德国开始大力推广《新能源法》的规定,给予太阳能发电可观的政府补助,当年市场增长达到235%。
那一年,浚鑫科技才刚刚成立,但发展的方向已经确立——利用当前的全球需求,不断建立并扩大忠实的客户群体;同时努力在快速增长的海外市场扩大销售和分销渠道的建设。2007年7月,浚鑫科技选择在伦敦上市。这样做是为了更贴近客户,对其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拓展有很大的好处。公司2008年上半年报表显示,超过81%的产品销往欧洲市场,其中大约50%的客户在德国,20%的客户在西班牙。好消息是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了5.4%。
已经不止是销售这么简单。早在2007年10月,浚鑫科技上市3月后,一家名为浚鑫科技(欧洲)的公司就在瑞士成立。浚鑫科技可以以欧洲公司的名义出现,以减弱品牌背后“中国制造”的阴影,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业务,逐渐从光伏制造商向太阳能电站运营商和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拓展。
浚鑫科技已经在德国和西班牙兴建了11座中小型太阳能发电站。这种本土化的运作方式,缩短了与当地公司之间的差距,同时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成熟的产业链资源。兴建太阳能发电站是个赚钱的活儿。用行业人士的话说,把光伏组件搬到屋顶上的价钱,可以和组件制造出来的价钱一样贵。政府补贴随之而来,大约有60%的成本可以在政府补贴中得到消化。
德意志银行最新的研究报告认同这一做法。报告称多晶硅材料的供应超过需求后,产业链向下延伸非常重要,具有从电池到系统甚至到提供电力的垂直一体化的公司最不受产业震荡期的影响,而将来出售光伏电力比出售光伏组件和系统看起来具有更好的回报。
“我们要做的是‘中国制造,世界销售’。”盖力进笑着说。浚鑫科技倾向于直接与安装商合作,或者参股或者签订长期销售合同以锁定市场。盖力进已经在考虑将组件安装转移到境外市场去,在当地成立公司,未来还有可能实现“欧洲制造”,彻底解决当地政策更多倾向本地公司的问题——而且散件的进口税与成品一样,都是10%。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