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人为现象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尸体检验操作时所致人为现象

已有颅骨骨折的案例,在开颅时可使原有生前骨折线延长,因此操作时须仔细认真,防止骨裂缝的增加和延长。此外,当开颅使用槌和凿子除去颅盖骨时,常可引起颅中凹的颅底线形骨折。开胸分离胸锁关节时,易刺破锁骨下静脉,使血液流入胸膜腔易误为胸膜腔内积血。
按常规操作分离颈部皮下、肌肉等软组织后,常致死后渗血,与扼死或勒死案例颈部软组织所见的生前出血斑常难于鉴别,特别是当案情不明时,往往对死因引起争论。Prinsloo等观察51例尸体,颈部出现上述人为改变的达36例,经肉眼观察及切片检查与生前损伤出血不能区别。因此,对疑为扼、勒、缢死的尸体,应先剖检颅腔和胸腔,取出脑和胸部脏器,进行人工放血,使颈部组织处于贫血状态,这样在切开颈部软组织时,可不引起死后血液污染,不至于妨碍颈部皮下、肌肉等损伤出血的观察。
取出颈部脏器时用力过猛常可人为造成舌骨骨折,多见于骨质较脆弱的老人。此外,舌骨体与舌骨大角之间的骨性连结可以是单侧性的。这种情况和因尸检操作所致的骨性连结松动,均会误认为生前舌骨骨折。
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如在尸检时原心脏剪口邻近部位(常见为右主支,左旋支)做切面观察或取材制片镜检,常见剪刀的夹剪作用而形成的冠状动脉皱襞,类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须注意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切片上泡沫细胞、胆固醇结晶析出,制片过程中被溶解而遗留形成针形裂隙。而人为现象无这些所见。
镜检标本取材、固定及制片过程
尸检时如切取脏器组织的体积太大(尤其是肝、脾、肾等实质脏器),固定液不能在短时间内渗入组织内部,则往往是组织块表面部分固定,而内部的自溶仍在继续进行,甚至有腐败气泡形成。切取组织块时,切勿挤压或损伤组织,以免造成人为变形。如脊髓曲折过甚,其灰质和白质均可被挤压移位,在切片中曾有被误认为先天性脊髓畸形。小块软组织未经及时固定,或先暴露风干,然后固定,使组织收缩过甚,则难以制成完善的切片,且在显微镜下病变亦不易辨认。脑组织若固定不妥和/或在制片过程中脱水不当,常在神经细胞或血管周围出现大的空腔,易误认为脑水肿等。冻结的尸体,在组织切片中见有冰冻结晶(冰晶)形成的裂隙,勿认为是病变。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