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鱼寺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禅刹大本山 金井山梵鱼寺

——大韩民国釜山梵鱼寺

引言

韩国传统文化之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他自身的一些明显的特点,如果说中国的文化 博大厚重,华丽深邃,韩国则表现得更加的自然亲和,温暖淳朴。本文要介绍的梵鱼寺也深深地带着韩国传统文化这些特征的烙印。
和中国的“天下名山僧占多”一样,韩国但凡著名的山水下,大都建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寺院。不同的是,这些寺院就好像飞鸟的巢穴一般,自然地点缀在山水之间,像是这自然的一部分,丝毫没有与周遭环境相违和,随着时间的流逝,寺院渐渐亲妙地融合于一山一水之中,山水因为寺院更加生动丰盛,寺院因为山水显得别致灵动。名山和古刹引领了最理想的造化,如同大千法界中一篇无言的法文。
韩国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的梵鱼寺所处的金井山位于韩国南部,庆尚南道釜山特别市东莱西北。这里四季分明,风景如画,主峰姑堂峰海拔802米。金井山山顶有韩国215号史迹韩国最大的山城金井山城,梵鱼寺则位于山的东北部。

历史溯源

梵鱼寺名称的由来自古有很多的说法,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世宗实录》的记载。金井山主峰姑堂峰东部约500米的悬崖边上,有一个上部凹陷的天然巨大花岗岩巨石。凹陷处直径约十余尺,深约七寸。传说有条金鱼从梵天乘着五彩云来到了这里生活,人们称这条金鱼为“梵鱼”,从此这里的水即使在大旱的天气里也从不干枯,井水也永远是金色的,金井山也因此得名,梵鱼寺的名称也因这个传说而来。如今,釜山金井区的标志就是这个传说中的金鱼。
梵鱼寺由有“海东华严始祖”之称的义湘大师创建于新罗文武王十九年(公元679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很多中国的名刹一般,在历史的长河中,也难免浮沉兴衰、屡次兴废。
寺刹初建的缘起源自韩民族的一次痛苦经历。新罗文武王时期,临海的南部地区经常遭到倭寇的侵略。那又是一次大规模的侵略,传说当时有10万倭寇乘着兵船登陆新罗,百姓们流离失所,怨声载道,王为了国家社稷,日夜焦虑,寝食难安。一日梦中,王遇见一位神人,神人指引王说:“要平倭难并非难事,太白山有一位义湘和尚,他是金山宝盖如来的第七个化身,和尚身边经常守护着圣众一千,梵众一千,贵众一千,这三千大众在义湘和尚身边听其宣讲华严教义,并守护着佛门佛法。您只要请义湘和尚出山,并且在东海边的金井山上祝祷七天七夜,倭兵便不攻自退,如能继续诵读《华严经》,将能够子孙后嗣延绵不绝,国运昌隆,并且再也不会发生战争。”王在惊喜中醒来,立刻延请义湘大师。根据神人的指引,义湘大师于金井山日夜祝祷,至第七日时,顷刻间风起云涌,大地震动,于虚空中宛然显现出佛,天王,神众,文殊童子等,倭兵顿时不再进犯,四散逃至海上,美丽的东海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平,王、百姓、大臣无不欣喜异常,奔走相告。王为了感念义湘大师和佛法的护持,封大师法号为 。并在金井山上建了殿阁,弥勒石像等。
从上述传说中可以了解到,由于釜山的地理位置,历史上经常被日本侵略,所以建寺之初,只是义湘大师小规模的创建。到了兴德王十年(公元835年),在王室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重新扩建。据《三国遗事》记载,那时已属华严传教十刹之一。
到了朝鲜时代,宣祖二十五年(1592年),又因战争而为日军焚毁。三十五年,春观重建,不久又付诸一炬。光海君三五年(1613年),妙全又策画重建,翌年七月完成。共建有大雄殿、弥勒殿、观音殿、罗汉殿、一柱门、寻剑堂等。孝宗九年(1658年)善有、常海等法师又重新修建了大雄殿。之后的朝鲜肃宗、高宗时代,直至近现代都屡有修建,可以说是历史和岁月堆砌了这座千年古刹。

寺院现状

现今的梵鱼寺是韩国妇孺皆知的著名巨刹,统辖所属寺院三十三所。共有历经无数次重建的四十余栋建筑,整体建筑坐西向,一间间质朴静谧的殿落和谐的安住在山落之间。
自东向西的中轴线上依次是一柱门、天王门、不二门、普济路、大雄殿。北边是观音殿、毗卢殿、弥勒殿、三层石塔、钟楼;南边则是冥府殿、八相殿、独圣阁、罗汉殿和寻剑堂。整体布局并不同于中国寺院方正严谨的格局,各处殿宇更像是安然散落于山野间,甚至没有在任何中国院落中最重要的围墙。
(梵鱼寺全景)
梵鱼寺最外面的一柱门是寺院的第一道山门,与中国完整对称的建筑风格相较,它的样貌显得有些奇特,是由四根天然的石柱作为支撑,每根石柱高约1.45米,十分的敦实古朴。是韩国釜山广域市所指定的“有形文化财”第二号。正中匾额上题“曹溪门”,由于韩国最大的佛教宗派名“曹溪宗”,寓意是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住之曹溪传承而来。两边的匾额则题写着“禅刹大本山”“金井山梵鱼寺”,由此,梵鱼寺在韩国佛教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大雄殿)
现在的大雄殿建于朝鲜时代,整体庄严自然,肃静地映印在翠松之间。是韩国国家宝物第434号。
(大雄殿佛像)
大雄殿内供奉着木制过去佛提和竭罗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弥勒佛三尊坐像,始建于1661年。金箔表面,法体正当,法相慈祥。其中释迦佛看似面无表情,却透出一丝亲切温暖的微笑,脸呈方圆,慈眉蜿蜒,善目低垂。
(金鱼禅院)
寺内的金鱼禅院建于1900年,每年在此举行的“夏安居”和“冬安居”禅七吸引韩国各处的僧侣前来禅修,平日里也有不少僧侣在此修行。
(三层石塔)
弥勒殿前面有一座三层石制佛祖舍利塔,是韩国国家宝物第250号。此塔据载建于674年,但从样式特征来看,应是新罗兴德王10年(835年)以后的建筑。石塔坐落在两层台阶之上,省略了撑柱,塔身和屋盖是各自独立的石块做成,屋盖周侧有四层阶纹,原始的相轮部已损毁,现在相轮部为后代重新修补的。
(《白衣观音图》)
上图是悬挂在大雄殿左侧的《白衣观音图》,是朝鲜时代后期的作品,高171厘米,宽148.5厘米。画中的水月观音安静地趺坐在铺着布垫的石台上,露出右脚。外着白色袈裟,服饰飘逸,左右画有松树和翠竹,显现出安详宁静的美感。

修弗禅师禅思想

梵鱼寺是韩国的禅刹大本山之第一家,且禅脉源远流长,历史上,一直有很多禅僧宗匠们在此宣扬活泼泼的禅法,持续至今仍有众多修行者正在此处精进。历史上那些多若繁星的禅师们,在这里无法一一谈论。如今站在传统的根基之上和这个时代相应,肩负韩国佛教阐扬大任的梵鱼寺的住持,同时作为安国禅院禅院长的修弗禅师,他将古老的看话禅融合到现代生活之中,禅思想中透露出浓浓的韩国禅佛教的现状,简单略览一番应是很有意义的。
所谓“禅”本是一完备显现的实体,人们只要阐明本来没有的般若智慧和无明业识,单刀直入,真理的核心奥义便显现出来。这样的深意却不为所有世人所识,有因缘的人们如果通过实际修行禅,就能够打开开悟之门。
看话禅就是基于即心即佛之佛性论的根据,将精力集中于“话头”之上,面对所有的逆境顺境丝毫没有执著与滞碍,跟随因缘顿悟自己本来面目的最上乘的修行法门。修行之人依靠善知识,不仅能领悟到我们根源的本来心,而且通过修行能够控制自己的烦恼妄想,掌控逆境顺境,这样的修行方法不失为实现未来精神文明的一种完美对策。
一、众生即佛的佛性论
显然,顿悟见性的根据就是佛性,此一佛性以《阿含经》的自性清净心为基础,但直到禅宗六祖惠能才完全成型。惠能大师以前的佛教当然也论及佛性,但这个佛性是至高至纯,对于一般众生来说,极其高高在上、遥不可触。换句话说,也就是唯释迦牟尼佛一人有佛性,正是惠能大师将此高高在上之佛性,拉回到一般众生的人性里。《坛经》中大师告诉我们,人们的心本来清净,万法在众生心中咸自具足,即所谓“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甚至,三世诸佛和十二部经,都无一不包含在人们的自性中,大师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云在人性中,本自具有”。自然,任何人都拥有佛性,并且此佛性之于众生也是人人平等、本来清净的,就这样将众生与佛置于在绝对平等的位置上,即“众生平等众生是佛”。众生和佛唯一的区别,不在别处,仅在于自心是迷是悟,那便是“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二、顿教法门和参究话头
1、顿教法门
迦叶在灵山会上亲承释迦牟尼的以心传心之旨,直至西天28祖达摩大师将此“一心法”传来中土,成为中土的禅宗初祖,提示出“不立文字,敎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
此一集大成者实属六祖惠能大师,他主张不离开人们本有的自性,顿时觉悟,大开“顿教法门”。《坛经》中提倡的“见性”并不需要累劫修行,甚至无需阶段渐次之过程。惠能说:“我在弘忍和尚处,于言下顿见自己真如本性。”只要领悟到当下的每一念,每个瞬间每个瞬间所显现出来的真如本性,即此当下便到达了“如来地”,这就是顿悟见性。惠能大师在《坛经》中所提倡的“顿教法门”是南宗禅法的核心,是一种开创、革命的思想。在顿悟见性的旗帜下,《坛经》还提示我们,开悟自性,无需特别的修行,也就是“自性自悟,不假修习”。与此同时,“顿教法门”更是开启了一种无论何人,无论何地都能当下顿悟的理想法门。顿悟当下这一瞬间的实相,就是顿教法门。
2、参究话头的三要
那么如何修行才能体验到切实的顿悟呢?看话禅具体又是运用一种什么样的原理和方法呢?开悟的路又该如何实施呢?
看话禅对于初心者来说,第一最重要之因素就是对善知识和这种修行方法的大信心。如果修行者对善知识不具备此番信心的话,由于各自先入为主的看法和自己的知见,便很难越过参话头期间产生的各种境界。只有决定的信心,方可功成业就。
一旦具备了这样的信心,在善知识的引导下开始了参究话头,对所参话头产生真正切实的疑情,即刻横在面前的就是一道铜墙铁壁,挡住了我们精神的出路。修行者需要付诸艰辛的努力,以及绝不退却之心,依托极度的信心和努力,满足这些条件的话,开悟解脱成佛就绝不是遥不可及之事。因此看话禅可算是最上乘之修行法。
修行者所必须具备的第二个因素,是一定要打断疑情的“大愤心”。修行中遇见实际的铜墙铁壁,如何努力也越之不去,所以难免气愤。前路茫茫,似乎不见终点,正在这时“大死一番”,加上善知识的鼓励,被阻断的思路忽而“绝后复苏”,一瞬间天崩地陷,即时萌生出勇猛前进的动力,便能一举打破眼前的铜墙铁壁。修行者就要像这样,如同陷入敌方千军万马里单枪匹马的将军一般,需要发挥高度的集中力。
第三个重要因素,便是需要大疑情,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修行者需在自己所参之公案、话头上生起大大的疑情,之后努力解决,这样才可打破生死心。真正的惺惺然的疑情,自然能够克服昏沉、散乱之心。跟随初始生出的疑情,延续不断地疑,便可称之为“真疑情”。如此参究修行之人,应该如同疯狗一般,咬定一个话头便绝不松口。然而,修行者独自一人是很难投入参究疑情的,所以要寻找善知识,依靠善知识。
“信心”、“愤心”和“疑情”便是看话禅的三要。如果能够具备这三点,也就是,在充满了信心、愤心的状态上,对“活句”生出疑情,不远的将来便一定能够打破话头。
三、看话禅的实践化
当今时代科学异常发达,物质丰富信息爆炸,“地球村共同体”让我们紧密地生活在彼此依存的时空中,而我们精神世界的和谐和安宁,需要通过“禅”来实现。修弗禅师长期致力于“禅”的现代化、大众化、世界化,创立了面朝大众的“安国禅院”,(韩国最大的两个城市,首尔和釜山市内都有)提示出一种更贴近现代生活,更具备包容性质,更简捷易行的面貌一新的禅修方法。将古老的“禅”的智慧和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切实地解决人们日常中会出现的困惑、烦恼和障碍。目前前来“安国禅院”修禅的人们已不局限于韩国人,越来越多的各国人士慕名前往。修弗禅师还打算在海外建立分院,利益更多的普罗大众。
禅佛教出现于世,将人类从无知的境地唤醒,可以说是一场精神的革命。将激发疑情为根本的看话禅,已经越离了无条件相信佛菩萨的初级境界。此“疑情”并非是什么都不相信的疑情,而是为了打破疑情的疑情,通过开悟的双眼,找寻到释迦牟尼的教法,让所有的人类睁开智慧的眼目,追求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任意畅游驰骋于新的精神文明世界中,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拥有幸福健康的人生。

结语

以上是韩国名刹梵鱼寺的历史和现状的一些简单介绍,正如文中多次提及的,与中国寺刹相比韩国寺院的有些温和淳朴、自然亲和,而梵鱼寺也正体现了韩国寺院的这些特征。作为韩国佛教的禅刹大本山,梵鱼寺从古至今涌现出很多载入史册的大禅师们,如,寺刹的创立者义湘大师,朝鲜时代中兴韩国禅的西山休静禅师,近代韩国佛教的泰斗东山禅师等等。
如今的梵鱼寺在现任住持修弗禅师的带领下,立足丰富的历史土壤之上,努力适应现代社会,放眼未来,依靠祖师禅的基本精神,将古老的“禅”现代化、大众化、国际化,提示出一种充满生机的通向幸福之路。
参考书目:
朴恩庆(等):《梵鱼寺佛教美术》,韩国善仁出版社,2011年版。
法志法师(韩)
2012年12月5日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