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大叶蜂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成虫

梨大叶蜂

梨大叶蜂

体长22mm~25mm,翅展48mm~55mm,粗壮,红褐色。头黄色,单眼区和额两侧暗黑色;复眼椭圆形黑色。触角棒状,两端黄褐色,中间黑褐色。前胸背板黄色,中胸小盾片和后胸背板后缘黄褐色。前翅前半部暗褐色,不透明,后半部和后翅透明,淡黄褐色。腹部第1节~3节及第4节~6节的后缘黑褐色,其他部位黄色至黄褐色。背线黑褐色。卵椭圆形,略扁,长约3.5mm,初淡绿色,孵化前变黄绿色。

幼虫

体长约50mm。头半球形,杏黄色,单眼区周围黑色。胸足3对,腹足8对,生于第2腹节~8腹节及第10腹节上。体鲜黄色或稍带绿色。背线中央为淡黄色细线,从前胸至腹部第7腹节两侧有2纵列黑斑。1龄幼虫黑色,体表被白粉;2龄幼虫头黑色,体灰白色,背线及气门上线由黑斑组成;3龄幼虫头黑色,体淡黄白色;4龄幼虫头暗黑色,体白色。

体长25mm~30mm,裸蛹。茧长30mm~35mm,长椭圆形,中部收缢,极似花生果,褐色,质地坚硬,外附泥土。

发病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距地表约6cm处的土中做茧越冬。4月下旬至5月中旬成虫羽化。5月上、中旬幼虫出现,6月上、中旬幼虫陆续老熟,落地入土做茧越夏、越冬。成虫喜食山楂嫩梢,将嫩梢顶端5cm~10cm处咬伤,致使梢头萎蔫垂落,幼树受害较重。卵产于叶片表皮下。幼虫取食叶片呈缺刻状,静止时常栖息于叶背面,身体弯曲侧卧,姿态特殊,受惊时,体表能喷射出浅黄色液体。

治理措施

一、翻树盘挖茧。
二、结合管理捕杀幼虫。成虫为害期在幼树上进行网捕成虫。
三、此虫多零星发生,幼虫为害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可兼治此虫。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