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耀英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主要经历: 1970 年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 1981 获硕士学位, 1993 年晋升研究员, 1992 年起任职暨南大学组织移植与免疫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主任。 1998 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1985 年至 1995 年间先后往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药理系、加拿大 Alberta 大学医学院生理系、美国 Scripps 研究所免疫学系作 6 年的访问学者。 1985 年曾参与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建立与其它同志一起获国家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移植免疫学专业组委员、《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委。 1996-1997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细胞生物学科学组评审专家, 1998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免疫学学科组特邀专家, 2000 - 2004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免疫学学科组评审专家, 1999 和 2004 年被国家科技部邀请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即“ 973 ”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1996-2004 年广东省自然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 现任美国学术期刊《神经免疫药理学》( Journal of Neuroimmune Pharmacology )的中国编委。学术专长和主攻方向: T 淋巴细胞生物学、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 HIV 感染免疫学、中草药成分免疫调节及抗炎药物研发。主要的学术成就包括:创立 T 细胞受体原子模式识别理论(认为 TCR 所识别的是界面具有某种原子模式的一切 pMHC 配体,不管其 MHC 分子是自身的还是同种异基因的);提出 HIV 感染时肠粘膜调节性 T 细胞首先被删除的 HIV 病发病学理论;主张通过诱导HIV 抗原特异性耐受的策略治疗 HIV 病。曾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 973 ”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目前在研项目 4 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 200 多篇。 2006 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在淋巴细胞识别和活化、移植免疫、 HIV 感染免疫、母胎关系免疫学、肠粘膜免疫学、脑免疫学、骨组织工程、流式细胞技术、中草药成分生物活性评价及药理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上,在国内外有较大的认同性。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