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白鱼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动物学名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
目:鲤形目Cypriniformes
科:鲤科Cyprinidae
属:白鱼属 Anabarilius
种: 星云白鱼 A. andersoni

星云白鱼

星云白鱼,产于星云湖,个体小,俗称“真白鱼”,是星云湖的特有鱼类,形似抚仙湖的抗浪鱼,与之称为姐妹鱼,但鲜甜之味胜于抗浪鱼,历来被当地人民视为鱼中之上品。其分布区很狭窄,仅分布于星云湖,就连与星云湖有一天然渠道相通的抚仙湖,也因两湖深度相差极大,水质迥异,作为鱼类的食料生物
星云白鱼

星云白鱼

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抚仙湖内未发现星云白鱼,星云湖里没有抗浪白鱼,真可谓“两湖相通,鱼不往来”。这种高原狭生性鱼类,曾经是星云湖的重要经济鱼类,60年代初,星云湖年产2.5—3万公斤,占鱼产量的6-8%,历史上最高年份的产量占20%,在星云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简介

星云白鱼,产于星云湖,个体小,俗称“真白鱼”,是星云湖的特有鱼类,形似抚仙湖的抗浪鱼,与之称为姐妹鱼,但鲜甜之味胜于抗浪鱼,历来被当地人民视为鱼中之上品。近况
“跳鱼沟”只见沟不见鱼

  近日,记者来到星云湖畔的江川县星云白鱼种群恢复试验站,3亩大的地方分布着大小五六个鱼塘。“怎么不见鱼呢?”当地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张四春说:“仔细看,还都是些小鱼苗呢。”只见他手拿大网在水中一搅,水面上立即“银色”翻腾,闪闪发亮——白鱼宝宝现身了。
  别说普通人,即使一些专家都很难分清星云白鱼和抗浪鱼的区别,因为长得很像,它们被称为姊妹鱼,“从外形上来说,它们身上两边都有条线,不同的是星云白鱼腹部靠头这边的线有弯曲。”张四春一边介绍,一边把鱼食撒在稍大的池子里,这边培育的是6厘米至10厘米的鱼种,约有3万尾,到明年就可做亲鱼(留做繁殖小鱼)。从小在当地长大的张四春对星云白鱼并不陌生,小时玩耍的沟渠里,伸手就可以抓到白鱼。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星云白鱼曾占星云湖鱼产量的20%左右,而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已濒临灭绝。
  离试验站不远处有一条有名的“跳鱼沟”,这是早前当地人利用星云白鱼逆水而上的习性捕鱼而挖出的。现在,沟仍在,却不见鱼跳。
  “诺亚方舟”应运起航
  还好,在星云白鱼彻底消失在人们视野前,江川县开始为它们打造“诺亚方舟”。
  2005年,星云白鱼种群恢复试验站成立。2007年,星云白鱼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通过人工繁殖——产卵——孵化——鱼种培育——商品鱼养殖等环节,以期逐步增加星云白鱼种群数量。
  当地农民李富建从那时当上了白鱼宝宝的保育员。“这些小鱼认人呢,平时我敲敲水池边,就围着来了。”虽然常年一个人在这里守鱼塘,63岁的李富建却乐在其中。每天早上7点半他就开始在鱼塘捞水草,9点,他开始逐个敲水池:“它们知道该吃饭了。”老李嘿嘿笑着,在他眼中,这都是些按时吃饭作息的乖宝宝——早上9点、中午1点、下午6点,不到时间,丢了食也不来吃。
  鱼宝宝的饮食出乎记者意料:早晚鸡蛋,中午来点豆浆。“当然,稍大点就可以正常吃鱼食了。”老李说。今年全部鱼苗可以养到10万尾,明年,它们中一些将会作为繁殖下一代的亲鱼留下,另一些将有机会回到老家星云湖逐渐恢复自然种群。
  前愁款后防贼前路漫长
  从试验站到星云湖,直线距离不过500米,但星云白鱼是否能在星云湖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存空间、借此摆脱灭绝的厄运还是未知数。
  “一个种群数量减少到濒危这个程度,就算没有外界影响,它也会自然灭绝,所以要尽力增加其种群数量,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张四春说,这艘“方舟”还能行驶多远也是他所担忧的。
  “首要就是资金问题。”张四春算过,试验站每年维护费用在3万元左右,几乎都靠县里拨款维持,“这项工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曾有人来找张四春,想买些星云白鱼回去或是揽客、或是一饱口福,价格由张四春开。“我这是要保星云白鱼这个种的,繁殖都还不够呢,怎么可能卖给你们吃?”不过,夜里就得辛苦老李防贼了,“听说我们这里养着白鱼,有人就悄悄来偷。”
  张四春和同事们正积极申请资金支持,他们谋划着把试验站从3亩扩大到10亩,修建孵化池、苗种培育池等必要设施的同时,兼养一些其他鱼种,以鱼养鱼,保证星云白鱼的人工养殖,让白鱼宝宝能回到星云湖自力更生。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