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食物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背景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究竟是否有效?
在大众媒体上,我们也经常能看到某些人选择性地挑选那些“好结果”来宣称“有科学研究表明某某食物具有什么作用”。这在“抗癌食物”的宣传中尤其常见。对于这样的研究,FDA会认可一种称为“qualified health claim”的宣示,意思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证据不够强。对于这种情况,FDA对于宣传文字的规定更加严格。如果有厂家改变了完整的意思,就会受到追究。
对于许多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抗癌食物”,FDA允许的“qualified health claim”有以下几项:
硒、抗氧化的维生素、绿茶、钙、西红柿。
对于公众来说,FDA的这些说法差不多相当于否定了这些食品的“抗癌”作用,所以这些食物的生产销售者不愿意使用这些“qualified health claim”。其实,对于各种传说中的“抗癌食物”,获得这样的认可已经相当不容易了。FDA毕竟认可了“有一些”研究显示了“抗癌”的作用,只是说证据还不够支持结论。它本身并不表示否定。那些既不在前面的“health claim”名单里,也不在这个“qualified health claim”的名单里的“抗癌食品”,就更加不靠谱了。

议论

不能苛求杨澜的少见多怪——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康奈尔大学一位著名的营养学教授,书中的很多资料来源于他和牛津大学以及中国合作的号称“历史上最全面的健康调查”。作者罗列了许多资料,核心的结论就是动物性食物是当今“西方病”的根源,吃素食可以防治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
这本书在社会上受到了热烈欢迎。不过,应该说明的是,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跟这位教授一样有名的科学家在做各种膳食结构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相当一致的意见是多吃植物性食物有利于减少许多慢性病的发生风险。但是这种减少并非“防治”,效果上来说是比较微弱的。这本书对于动物性食物尤其动物蛋白的抨击,也没有被多数的科学家接受。
至于蛋白质摄入量高的人容易得肝癌,更是惊人之语。目前科学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来满足氨基酸需求,一般而言动物蛋白比植物蛋白在满足该需求上的效率要高。对于氨基酸组成合理的蛋白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优质蛋白”,成人每天的需要量大概是四五十克。
当然,《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作者不仅仅是用这个实验来支持他的结论—他还有大量其它的数据。这本书是2005年出版的,但是并没有对学术界和健康主管部门产生影响—它的价值,只在于提供了一些调查数据和作者对这些数据的理解。换句话说,本书只是“一家之言”。美国癌症研究协会、FDA等等机构并没有因此改变对“抗癌食品”的看法,而美国的动物蛋白甚至作者所大力抨击的奶制品行业也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影响—甚至价格还在前两年成倍增加。
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AICR明确说明: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食物能够保护人们不得癌症。有许多科学研究表明植物性食物中的一些成分,比如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酚、黄酮类的物质,对于所谓的“抗癌”有一定的作用。他们并不推荐任何一种具体的抗癌食物,而是建议食谱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食物来自于蔬菜、水果、全谷以及豆类。
癌症越来越多地困扰着人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可怕的影响,但癌症不是不可防的,抗癌之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需要吃一些水果蔬菜是抗癌王牌。[1]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