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为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人物简介

徐子为,别号恒庐,震泽镇人,出身于世代经商家庭。青少年时,从金松岑.章太炎学古文。成年后,除从事经商外,热心地方事业。民国 22年(1933年),协助创办吴江县私立震属育英高中 ,并任该校董事。24年,他联络湖州士绅,创建苏嘉湖汽车公司,任董事,开筑平(望)南(浔)公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只身经云南.贵州入四川,在黄炎培主持的募债委员会工作。其间多次潜返上海,筹募抗日救国公债,从敌占区抢运物资到后方。他还先后参加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会。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致力于震泽育英中学复校和苏嘉湖汽车公司复业,任该公司董事长,出任吴江县副议长。37年3月,徐子为当选为国民政府行宪国民代表大会江苏代表。他还以为母亲祝寿的名义,修复震泽双杨村上被日军炸毁的大石桥。解放后,他先后参加杭州麻袋厂.常州大成纱厂.南京毛纺厂的筹建和复业工作。1958年,在南京工商联学习时逝世。徐子为诗字文皆擅长,喜欢臧古籍字画。现震泽中学所臧古籍不少原系他所收臧。他在上海收臧的字画,家人遵照他的遗嘱全部捐献给上海文史馆。 古文。成年后,除从事经商外,热心地方事业。
塾师王鹤清非常赏识炳恒,年纪最小,学问长进最快,所作诗文格调高古,气势不凡。王师在震泽执教多年,所教学生数以百计,唯独最为看好炳恒。一次,王师撰写了一个条幅相赠:“只个小子可为也。”句中不用“这”而用“只”,一字之易,信息特多,更满含着王师殷殷之情。为了铭记王师之情,更为了激励自身,炳恒从“只个小子可为也”一语中选取“子为”二字,作为自己的字。

其他经历

徐子为年过弱冠之后,支撑起徐氏家业。徐家致德堂总共六进,与师俭堂隔市河相望,坐南朝北。徐子为富有藏书,再加时时处处搜集各种善籍珍本,不时与南浔嘉业堂藏书楼主通声气,更觅得多种珍贵版本,翻印了不少孤本善本。后来徐子为翻建致德堂第五进堂楼,特意安排成坐北朝南,作为藏书之所,子为平时在此读书写作。他再次从王师的条幅中拈出“只可”两字,将藏书楼命名为“只可楼”,后来又请人描绘了一幅《只可楼图》,广泛征求同好题咏。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