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宜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个人履历

张谦宜(1650—1733)名张庄,字谦宜,一字稚松,号山农、山民,晚年自称山南老人,以字行世。松山张姓后裔,胶州城水寨人,晚年迁居今属胶南的南乡松山子,清朝著名经学家、方志学家、文学理论家、古文家和诗人。他出身于学问世家,自幼深受家庭熏

人物生平

陶,加之天分极高,少年时代便“以诗名负其雄才推到一世”;中年博览群书,“尤潜心宋儒性理之学”;晚年考中进士,做过康熙四皇子胤祯的老师,本可以做官,因痴迷于学问,故闭门潜心著书。为此,康熙赐其“山东学究”匾额。张谦宜著作很多,除当世编辑成集外,“未及纂录者凡数百卷”。他的著作内容包括经史、地理、诗文、理论、方志、谱牒、传记等,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在山东胶州学者中首屈一指,在明清山东学者中也少见。
康熙发现他很贫穷,就想让他发点外财,便将一位贪官逮捕了,并声称只有四阿哥的师傅讲情才能释放,那意思明摆着是让张谦宜揩点油水。贪官的家人立即携着千两银票去雍王府拜见张谦宜。一进屋,张谦宜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来人把银票递上去,并说明原委。张谦宜眼不离书,把银票用袖子拂到地上,说了声“该杀”。康熙知道后,叹了口气道:“唉,这个山东学究真乃书呆子!我原想让他做几年官,看来确实不是做官的料,就让他教一辈子书吧。”于是,康熙召他入殿,鼓励了一番,又送他不少礼品,然后让他回家教书。张谦宜听说让他回老家胶州,竟高兴地向康熙连磕三个响头。 康熙死后,四阿哥胤祯做了皇帝,是为雍正。雍正登基后,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恩师张谦宜,如果不是他当年严格要求,使自己学到了比别人更多的知识和道理,怎么能胜出众兄弟顺利登上皇帝宝座呢?他下诏让老师进京做官,也好享几年荣华富贵。远在胶州的张谦宜听到雍正要召他入京的消息,吓得心惊肉跳,以为是自己当年对四阿哥要求太严格,现在学生当了皇帝要治老师的罪,便在当天夜里吞金扣子自尽了。

个人作品

有《亲斋诗选》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