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直明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主要贡献

1964年主持实现我国第一个大型滑动轴承程序;1977年提出滑动轴承的特征矢量法(1984年被采纳为机械部部标滑动轴承计算基础);1980年提出同心圆柱轴承临界泰勒数的数值法;1985年阐明滑动轴承的轴瓦在轴心涡动时发生反转的机理;20世纪90年代提出复合紊流润滑模式理论、滑动轴承数据库技术及非定常油膜力数据库支持的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横振动仿真法;并于历年提出并研究支承动变形、粘弹性和隧道孔等效应对轴承性能的影响。历年与合作者为我国汽轮机和发电机公司研制出多个滑动轴承和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计算软件,如HIEF20、TURBRG、JB2004、SB2005、ROT以及UNRESP等。发表论文及专著100篇(部)。
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个人简历

张直明教授1937年9月至1942年8月在上海太华小学读书,1942年9月至1946年8月在上海民立中学读书,1946年9月至1948年8月在上海 大同附中二院读书,1948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系,1952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迁去西安交通大学工作,1984年3月调。上海工业大学(现名上海大学)任教至今。1980年10月曾作为访问学者去西德卡尔斯鲁厄大学进修一年余。
张直明从1952年8月起,历任助教、讲师、副教 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兼任中国摩擦学会理事、上海轴承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编委、国家摩擦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国家教委摩擦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等职。

研究领域及其主要成果

张直明教授主要从事机械学、摩擦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成果显著。1965年首次研制轴承计算机大型程序,解决一机部20万干瓦汽轮机轴承研究课题;1978年创成解算润滑理论问题的特征矢量法。奠定了中国汽轮机滑动轴承标准计算法基础;1980 年首次实现数值法解算园柱轴承的临界泰勒数;1982年,他的“流体润滑理论及滑动轴承”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986年他研究的“流体润滑 理论及大型高速滑动轴承”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他负责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大档边型面优化及工艺”研究,获上海市科技三等奖; 1992年他负责的“转于系统不平衡响应分析”研究成果,获上海科技振兴三等奖;1990年他负责的“流体润滑理论及应用”研究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张直明教授被美国传记学会(ABl) 收入《国际杰出领先人物名录》;1993年应邀赴香港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大学讲学。

主要著作、论文

张直明教授从1963年以来撰写的科技著作和论文共有60余部(篇),主要有:《计入支点弹性和阻 尼时可倾瓦轴承支撑的转子系统的动力稳定性》、 《计入弹性动变形的圆柱形径向滑动轴承动力特性的研》、《滑动轴承的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粘弹性 轴瓦对滑动轴承动力特性的影响》、《油叶型轴承非线性油膜力数据库》等。

对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

张直明教授认为:经济的持久发展,离不开科技;而科技的深广发展,又依赖于人才和教育。希望家乡逐步形成经济——科技——教育的整体性局面,及其与全国乃至世界大局面特别是各地海宁人士之间在经济、科技、教育方面的实际联系和依托关系。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