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亚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控型蛋白质表达和纯化元件的构建及其应答机制(20806031,2009.1-2011.12) - 主持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温控型蛋白纯化元件的构建及其过程优化(2009J01030,2010.1-2012.12)-主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热敏型重组蛋白纯化标准元件的构建及其应答调控(20100480717, 2010-2012)--主持
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再生型生物催化剂的多尺度结构控制及过程优化(10BS220,2010.7-2012.12)--主持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筛选新型木聚糖酶 (2007J0360,2007-2009) - 主持
国务院侨办科研项目:耐热、耐碱木聚糖酶的半理性设计及过程优化 (05Q0018,2004-2006) - 主持
863项目子课题: L- 乳酸高产菌株选育 (2006AA020102, 2006-2010) - 参与(第二)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基于宏基因组和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筛选新型乙醇脱氢酶 (20070385001, 2008-2010) - 参与(第二)

研究兴趣

(1)生物分离工程:
温控型(热敏型)重组蛋白质表达及纯化元件的合成生物学研究;
自组装多肽的组装机理及应用研究;
(2)生物信息学:
生物催化剂定量构效关系,分子动力学模拟;
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用于蛋白质特性的分类;
蛋白质突变仿真-虚拟筛选系统的建立;
(3)酶学与酶工程:
生物催化剂的半理性设计;
极端酶稳定性机制及其模式识别。

主要论文

张光亚,李红春,高嘉强,方柏山.嗜压蛋白氨基酸残基溶剂可及性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微生物学报, 2010,50(5):621-627 .
张光亚,李红春,高嘉强,方柏山.氨基酸和二肽组成对嗜压微生物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 微生物学报,2009,49(2):198-203.
张光亚,高嘉强,方柏山. 酸性和碱性酶稳定性机制及其识别, 生物工程学报,2009,25(1):95-100.
张光亚,高嘉强,方柏山.基于二级结构氨基酸组成识别酸性、中性及碱性酶, 生物工程学报, 2009,25(10): 1508-1515.
张光亚,方柏山,嗜热和常温蛋白模式识别的研究, 生物工程学报, 2005, 21(6):960-964.
张光亚,方柏山,基于二肽组成识别嗜热和常温蛋白的研究, 生物工程学报,2006, 22(2): 293-298.
张光亚,方柏山,木聚糖酶氨基酸组成与其最适pH的神经网络模型, 生物工程学报, 2005, 21(4): 658-661.
张光亚,方柏山,基于Boosting机制的决策树集成分类器识别嗜热和常温蛋白, 生物工程学报, 2006,22(6):1026-1031.
张光亚,方柏山,基于氨基酸组成分布的嗜热和嗜冷蛋白随机森林分类模型, 生物工程学报, 2008,24(2):302-308.
张光亚,李红春,方柏山,基于修正的伪氨基酸组成预测氧化还原酶辅酶类型的研究, 生物工程学报, 2008,24(8):1439-1445.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