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尾鹦嘴鱼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俗名:地瓜鱼。背鳍前有鳞4片,颊部有鳞2行。唇宽,包被齿板的大部分。体侧不具横带,背鳍1~2鳍棘间膜的基部具黑斑,尾鳍具1或2条暗色横带。雌、雄鱼之间体色差异颇大。尾鳍截形。珊瑚礁鱼类之一,多栖息在礁盘内。体长130~260毫米,是常见的小型鹦嘴鱼。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水浅海。我国见于南海。

基本资料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中文科名:
鹦嘴鱼科
拉丁科名:
Scaridae
中文属名:
鹦嘴鱼属
拉丁属名:
Scarus
拉丁种名:
taeniurus
定名人:
Cuvier et Valenciennes
年代:
1839
中文名:
带尾鹦嘴鱼
原始文献:
Hist. nat. Poiss., 14:257
生境:
珊瑚礁鱼类, 常在礁盘内活动
国内分布:
南海诸岛
国外分布:
红海, 印度洋中部诸岛至太平洋波利尼西亚

特征

背鳍Ⅸ-10;臀鳍Ⅲ-9;胸鳍Ⅱ-12;腹鳍Ⅰ-5。侧线鳞18+5。鳃耙18+26。体长为体高2.7-3.1倍;为头长2.9-3.0倍。头长为吻长2.4-2.9倍;为眼径5.2-6.1倍。颊部有鳞2行,第二行具鳞片5-6个。背鳍起点前正中有鳞4个。体呈暗褐色,在背鳍第一与第二鳍棘间的鳍膜上具一黑斑。沿胸鳍基的上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尾鳍后缘有较窄的白色横纹,有的在尾鳍上具1-2条不清晰的暗色横带。体长218mm。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