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石斑鱼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濒危状态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标准体长为体高之3.0-3.5倍。头背部斜直;眶间区平坦或微凹陷。眼小,短于吻长。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齿,两侧齿细尖,可向后倒伏。鳃耙数9-11 16-18。前鳃盖骨后缘具2-9个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49-53;纵列鳞数99-104。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无缺刻,具硬棘XI,软条16-18;臀鳍硬棘III枚,软条8或9;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眼眶长;尾鳍截形或略凹。头部及体侧褐色、红褐色或紫灰色,其上散布许多橘红色、金黄色或黄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方1/3部位亦具上述之班点,尾鳍下方2/3部位则为暗色。幼鱼则有7条不显之暗带,前2条在颈部,最后1条在尾柄上。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浅滩堆,栖息深度一般在30-100公尺间。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波斯湾,东至台湾、印尼及澳洲北部等。台湾澎湖海域有产。

渔业利用

具经济性之食用鱼,亦可人工养殖。一般渔法以拖网及一支钓捕获。清蒸食用佳。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