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霜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名称:巴豆霜
类别:泻下药
拼音:BADOUSHUANG
拉丁:SemenCrotonisPulveratum
药用部位:巴豆的炮制加工品
药材性状:本品为粒度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显油性。
产地:我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取净巴豆仁,照制霜法(附录)制霜,或取仁碾细后,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
性味归经:热;辛;归胃、大肠经;大毒
巴豆霜

巴豆霜

用法用量:内服:0.1~0.3克,多入丸散用。
禁忌: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临床应用

【处方用名】巴豆,巴豆霜,巴霜,焦巴豆。
巴豆

巴豆

【来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种仁,其根及叶亦供药用。
【商品规格】本品自古沿用至今,全国各地习用,为巴豆的正品。以粒大、饱满、种仁黄白色者为佳。粒较空、种仁泛油变色者质次。
【化学成分】种仁含脂肪油Crothonoil约40-60%,油中含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此外,含蛋白质约18%,其中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另含有巴豆甙1-3.8%、精氨酸赖氨酸、解脂酶及一种类似蓖麻碱的生物碱。巴豆油中含有辅致癌物。为无色树脂状物,经水解后产生辅致癌物A3及致癌物B2。
【抗癌药理】抗肿瘤作用:巴豆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实体型和S-180腹水型,小鼠宫颈癌U-14实体型和U-14腹水癌,以及艾氏腹水癌皆有抑制作用。给大鼠移植性皮肤癌内注射巴豆油乳剂,能引起瘤体退化。并延缓皮肤癌的发展。巴豆油注射液在试管内有杀癌细胞作用。巴豆醇二酯对小鼠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388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入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多种癌肿。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1g-0.3g。外用:适量。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药方选方

1、治宫颈癌痛:水红花子60g,麝香15g,阿魏15g,急性子15g,甘遂9g,大黄15g,巴豆10粒,白酒500g,各药捣碎,合在一起,纳入猪膀胱内,外敷痛处,痛止停药。
巴豆霜&amp

巴豆霜&amp

2、治喉癌:
(1)巴豆2粒研末,大枣肉3枚,葱白2根,共捣如泥,梨1个,在1/4与3/4处交界处切开,下3/4中心挖空,装入药泥后盖好,上1/4置碗内蒸熟,去药嚼梨,喝汤。
(2)蜈蚣5条,全蝎、白僵蚕、虫各30g,新瓦焙干研细末,分成40包,每包倒入鸡蛋内,捣匀,面糊封口,置碗内蒸熟吃,早晚各1枚,24包为一疗程。
3、治鼻咽癌:巴豆7.5g,雄黄18g,郁金9g,每次3丸,2小时1次浓汤送下,服至吐泻停止。
4、治疗哮喘
组成:半夏、鲜姜、干姜各30克,巴豆霜7.5克。用法:半夏、干姜研为细未,入巴豆霜研匀,以鲜姜汁打面糊为丸,如玉米大,每次10粒,饭后生姜汤送下。1日2次。主治:喘满咳嗽,小使不利。

鉴别方法

【来源】本品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 【性状】本品为粒度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显油性。
巴豆

巴豆

【鉴别】取本品约0.5g,研碎,加乙醚10ml,浸泡2小时,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置试管中挥干,加盐酸羟胺饱和的甲醇溶液0.5ml及麝香草酚酞指示液1滴,再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再多加4滴,加热至沸腾,冷却,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加三氯化铁试液3滴及氯仿1ml,振摇,上层溶液显紫红色。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100ml,回流提取(6~8小时)至脂肪油提尽,收集提取液,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低温蒸干,在100℃干燥1小时,放冷,精密称定,即得。
本品含脂肪油应为18.0%~20.0%。
【炮制】取净巴豆仁,照制霜法(附录ⅡD)制霜,或取仁碾细后,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
【性味】辛,热;有大毒。
巴豆

巴豆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用法用量】0.1~0.3g,多入丸散用。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炮制方法

剧毒药巴豆首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为:戟科植物巴豆CrotontigliumL.的干燥成熟:实。巴豆生用只供外用;内服应用巴豆霜,有缓:泻下作用。笔者考证历代临床应用巴豆的炮制。法衍变过程及炮制意图(中医炮制理论),认为《一国药典》1995年版(以前版也相同)的巴豆霜炮{方法有不妥之处,有必要与同行商榷。巴豆的炮制方法最早见于汉代《金匮玉经》,此后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巴豆炮制历史;革的考证得知:1炮制方法主要有:(1)制霜注约有77部记载了制霜法。本法经历了一个较长1发展过程,最后在明代完善而定型,为“加热处:后再去油成霜或加各种辅料加热处理后再去油,霜。”(2)加热炮制方法:干热法一炒法,约有37:记载了此法,并要求炒黄、炒熟为多;湿热法一.法、蒸法,煮法以水煮、醋煮为多,但现今未沿片。
1995年、版《中国药典》中巴豆霜的炮制方法仍与以前90版、85版《中国药典》相同为:“取净巴豆仁碾碎如泥状,经微热后,压去部分油脂,制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松散粉末(称其为原法),或取仁碾细后,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改进法)。”通过上述论述很明显地证明:1995年版《中国药典》中巴豆霜炮制工艺的改进方法没有充分结合传统炮制经验和现代研究成果,其仅控制了油脂的含量,而丢掉了消除另一毒性成分的关键步骤一加热处理。改进方法:可以将巴豆先加热处理,用炒或煨或煮或蒸法,也可以结合辅米一起加‘热处理,其中以炒黄、水煮、清蒸为佳;也可以加热与去油脂同时进行,如我校巴豆霜的炮制方法,使用电熨斗,操作时加热、纸裹加压去油同时进行,一举两得。

药性功效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本品辛热大毒,温通峻泻,善除胃肠间陈寒痼冷,攻痰逐水,药力刚猛,故有刚子之称。主治冷积,腹水,痰壅实证。1.泻下冷积本品辛热,可泻寒实冷积、腹满胀痛,为治疗便结属寒证的药物。2.逐水消肿可用于治疗腹水肢肿。
巴豆

巴豆

临床应用

1.用于小儿鹅口疮:以巴豆1g,西瓜子仁0.5g,共研后加少许香油调匀,然后揉成小团状敷于印堂穴,15分钟后取下,日1次,一般连用2次。(《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9):548)
2.治疗肠梗阻:巴豆去壳,用草纸包好,打碎去净油质,用龙眼肉或荔枝肉包吞,每次0.5~1g(《湖南中医杂志》)。
3.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巴豆仁,蜂蜡各适量。将蜂蜡置砂锅内文火熔化,再以毫针扎住巴豆仁在溶蜡中蘸一下,待凉后再蘸,反复两次,拔出毫针,捏闭针孔即成。每次吞服1~7粒,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休息2周,再服第二个疗程。(《河北中医》)
4.治疗胆绞痛;巴豆仁切碎置胶囊内,每次服100mg,小儿酌减,每3~4小时用药1次,至畅泻为度,每24小时不超过400mg。(《河北中医》)

使用禁忌

1.用量过大服用巴豆油1/4滴即可见剧烈腹泻,服0.5~1滴即有严重症状,内服20滴即可致死。内服巴豆应正确炮制,压油、加热成霜方可应用。巴豆用量过大,会发生严重的口腔炎、咽喉炎、剧烈腹泻、肠壁腐蚀糜烂、便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紫绀、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2.接触不当巴豆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在加工中接触已去壳巴豆、巴豆霜、巴豆油,甚至蒸煮巴豆的蒸气,都可产生急性损害,出现皮肤水肿水疱,眼鼻灼热感、流泪、发炎。巴豆霜入丸、散剂,不可细嚼,应舌服。
3.使用不当巴豆有剧毒,临床使用宜慎重,一般可先用其它药物。如非用巴豆,应辨明确属寒实便结方可投用。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临床上将巴豆当做一般泻药,泛用于大便秘结者,都可能造成损害。
4.服巴豆时,不宜食热粥、饮热开水等热物,以免加剧泻下。服巴豆后如泻下不止者,用黄连黄柏煎汤冷服,或食冷粥以缓解。
5.体弱者及孕妇忌用。畏牵牛。

药理知识

1.对皮肤粘膜消化道均有强烈刺激作用。对肠肌有兴奋作用。可产生剧烈腹泻,并有催吐作用。
2.有镇痛作用。还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巴豆油中的活性成分PMA是一种有力的血小板凝集剂。
3.巴豆含有促癌成分,但也含有抗癌活性物质。
4.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流感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5.人服巴豆油20滴可致死。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